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做好“加减乘除法”奏响文化惠民曲 —“变化之中看民生”系列报道之八

东营日报 2018-01-18 16:18 大字

从高标准的数字文化广场到环境优美的图书馆,从红红火火的庄户剧团到走俏社区的文艺团队……文化生活方面的一系列喜人变化,让群众生活更多姿多彩。近年来,东营市抓紧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数字文化广场建设、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奏响了文化惠民新曲。

“新图书馆的环境更美了,功能区更多了。”“读书累了,喝杯咖啡,很惬意。”……在市图书馆,市民遨游书海,体验读书乐趣,大呼过瘾。目前,市图书馆共有各类馆藏文献143万册,设有数字体验区、儿童借阅区等18个分区,日接待能力2000至5000人次。图书馆服务的完善,是东营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缩影。

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加法”,增加了文化优质供给。目前,东营市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形成了1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全市4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了综合文化站,已建成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86个。建成了全国首个党建图书馆服务网络,市和各县区图书馆都设立了党建图书馆,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都设立了党建图书室,在部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立了党建书架。

在此基础上,东营市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减法”,减少了文化无效供给,打造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实行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目前全市有500多个农家书屋整合到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提升了管理效率和使用效果。将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图书馆分馆统一命名为“黄河口悦读书社”,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图书馆分馆的地方标准,全市共建成“黄河口悦读书社”64家。打造数字文化建设品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在城市社区实现了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着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品牌,2017年全市共建设了300多个村(社区)儒学讲堂。在精心组织实施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同时,部署开展企业文化展馆建设工作,在全市选取20个企业先行进行试点。

“来,我们开始练下一个动作,跟我学。”“大姐,你这个动作不对,再抬高一点。”……在东营区牛庄镇解家村数字文化广场,村民正在舞蹈教练的指导下排练节目,除了现场指导,市民还可通过大屏幕接受区文化馆艺术辅导老师的远程指导。目前,东营市340多个文化广场免费开通了无线WIFI。数字文化广场的建设提升,是东营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缩影。

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乘法”,释放了文化惠民乘数效应。东营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2017年制定颁布了黄河口悦读书社、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服务标准。特别是在全面总结全市数字文化广场建设经验成效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建议,2017年3月制定发布了我国首个数字文化广场建设服务地方标准。目前,全市建立了比较科学、规范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小朋友们,上节课安排的手工作业都完成了吗?”日前,在垦利区文化活动中心手工课上,手工课教师问道。在该文化活动中心,群众可根据个人喜好,报名参加各类免费培训活动。专业的授课,丰富的活动,优美的环境,赢得了群众满意。

做好公共文化服务“除法”,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近年来,东营市破除影响文化富民的制约和束缚,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结合,形成了工作合力。采取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开展了“进千村乐万家”社会文艺团体巡演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庄户剧团和社会文艺团体的发展。举办了“黄河口之春”系列文化活动、“欢乐黄河口”广场文化活动、“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巡演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村(社区)一年5场戏”的目标。继续实施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一村一月平均放映一场电影。举办了第二届黄河口文化艺术月活动,满足群众高层次、专业化的文化需求。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培养多层级人才 打造品牌教育 垦利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提高教育质量,首先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以来,社会上一直关注“教育如何培养出杰出人才”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