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近对“实焦”射“实弹” ——市中区***工作综述

枣庄日报 2016-11-04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崔累果 鲍清 通讯员 赵充

金秋十月,天高云卷。两片区域面积共约6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分别整齐地排列在市中区西王庄镇付刘耀村村委会办公楼、刘耀联校楼顶上,“贪婪”地汲取着柔暖阳光,显得尤为醒目却不夺目。

西王庄镇付刘耀村、陈刘耀村分属两个行政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33人,贫困户人均年收入2352元,人均扶贫缺口1050元。“我们这两个村老幼病残贫困人口占到了80%以上,均没有劳动能力。按照***的理念,采取光伏发电收益帮助贫困户整体脱贫更符合自身实际。”付刘耀村村支书付瑞川说。

在市委政研室的对口帮扶下,两个村多方筹措资金35万元,集中建设了5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通过成立光伏合作社、扶贫资金入股、贫困户入社的办法运作和管理。光伏电站已于7月中旬成功并网发电,目前已发电近2万度。

付瑞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一年光照13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约6.6万度。根据国家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一度电售价0.98元,一年收益6.5万元左右。“除去5%的维护管理费用后,按照资金投入比例的收益,不仅能够保证1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而且能增加村级集体收入2万余元。”

今年以来,市中区本着“摸实情、出实招、见实效”的原则,全面开展贫困户入户调查、结对帮扶、分类施策和产业扶贫工作。在摸清贫困底数、严格建档立卡的精确识别基础上,注重发挥好党员干部、“第一书记”、村级党组织、行业扶贫部门和社会各界“五种帮扶力量”的扶助带动作用,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在市、区派驻第一书记联系帮包的基础上,对余下的村实行了区直部门和镇街全派驻,并由区级领导和部门、镇街科级干部与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精准定位。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市中区确立了食用菌、茶叶、光伏三大特色产业,科学编制扶贫产业项目方案。计划将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重点纳入光伏扶贫产业项目,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点纳入食用菌及茶叶扶贫项目,通过订单式保护价收购、扶贫资金注入折股量化和就业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齐村镇前良村今年的中秋节比往年格外热闹。一座高标准现代化钢结构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坐落在前良村的田野上,城里的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此乡村游、采蘑菇,来来往往的私家车让大棚旁边的乡村公路变得特别拥堵。

借助“五种帮扶力量”和扶贫产业项目方案,前良村筹措资金10万余元建设食用菌大棚,种植16000个菌包,一个月已收益3000多元。同时,利用淘宝、微信等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美丽前良我的家”网店,雇佣村贫困户孩子进行店面运作,把本村的大棚蘑菇和其他特色农产品卖的更远、卖的更火。

各镇街结合各自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税郭镇依托纺织产业基地优势,计划集中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发展来料加工;孟庄镇依托茶香小镇建设、永安镇依托九顶莲花山农业生态园建设发展旅游产业扶贫;齐村镇和西王庄镇确定了分布式光伏扶贫的模式。

据市中区扶贫办副主任冯伟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已编制完成和审批扶贫产业项目方案89个,实现产业项目扶贫全覆盖;已完工项目21个,可带动贫困户252户、605人,预计贫困户年人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注重精确管理、整合用好财政涉农资金,(下转A2版)

(上接A1版)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导向作用,其中农口部门严格按照20%的比例统筹安排使用项目资金,积极探索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按股分红、投资固定资产收益分红和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扶贫模式。

兜住贫困底线,“造血”和“输血”并重。今年,市中区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4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600元、3500元,对农村困难失能老人发放每人每月60元生活补贴,对无劳动能力和无法通过就业、产业扶持脱贫的60岁以上特困供养人员实行敬老院集中供养。实施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特困供养人员的住院费用在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按比例报销后,剩余部分再按照比例进行二次报销。

新闻推荐

东营市垦利区检察院——,—“常态化回访”确保司法救助实效

践行“两学一做”精准司法救助“老伴儿没了以后,俺觉得天都塌了,感谢你们给了俺全家那么多帮助,俺大闺女说要好好上学,做个像检察官一样的好人!”8月12日,通过东营市垦利区检察院派驻胜坨检察室远程视...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