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小发明”放射“大能量”

黄河口晚刊 2016-08-02 12:16 大字
54岁的刘新华是垦利县黄河口镇人,也是一名常年拄着双拐的残疾人,却先后发明出吸氧面罩、输液器、反向激发鱼钩,拥有7个实用新型专利,被朋友称为“专利大王”。7月22日、23日CCTV10套《我爱发明》栏目播出专题《弹钩巧钓》,用51分钟详细报道了刘新华发明的“反向激发鱼钩”。

(7月2 9日《黄河口晚刊》A07版)

一名常年拄拐的残疾人,拥有7个实用新型专利,这个“专利大王”颠覆了人们对发明家的认知。刘新华发明的“反向激发鱼钩”有一对双向重叠的销环,鱼儿咬钩后能激发一种反向挣脱力将鱼嘴牢牢撑住,大大减少了跑鱼率。普通人的一项“小发明”,竟能提供如此大的便利,让人惊叹不已。

一提到“发明”两个字,可能人们在脑海里浮现的是牛顿、爱迪生这样的大科学家和大发明家,觉得是那么的神秘和遥远,其实,发明就在身边,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大大小小的发明改变着。民间小发明,虽然不起眼,但作用不一定小,一经推广,可能会放射出意想不到的“大能量”。

小发明点亮人生路。也许有人说,刘新华又是一个“励志”的典型。确实,因为喜欢发明,刘新华收获了很多,但他更看重的是人们对其发明的认可。这种内在的激励也是这么多年来让他对发明如此执着的动力之一。从他的实践来看,只要凭借强烈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就一定能有所创造,有所发现。尤其是作为一名残疾人,刘新华的经历具有更大的激励和教育作用。

自古高手出民间,在东营市也有不胜枚举的像刘新华一样的“发明草根”例子。他们或是油田某单位的技术骨干,或是正在求学中的学子,抑或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甚至是在农田里干活的农民。无论何种身份,置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他们紧密结合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技术、工具、流程等多个方面钻研,创造着方便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小发明。尽管有些小发明算不上高大上,但却是人们智慧的结晶。这些发明来源于生活生产一线,来源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更贴近实际,也更被人们所接受和使用,推广起来也就事半功倍。

难能可贵的是,刘新华发明的鱼钩已经被一家公司看重,正在大面积生产准备投入市场,可预期的是之后将会有更多的钓鱼爱好者因为他的发明受益。像刘新华一样,将小发明和小创造投入市场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惠及更多人,是所有“发明达人”的最终目的和愿望。

尤其是经济发展动力在以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大环境下,发明创造正面临着最好的机遇期。而如何让民间“小发明”放射出“大能量”,除了需要个人孜孜不倦的钻研外,也需要政府和企业主体的支持。对于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而言,政府需要对发明人才给予政策鼓励、待遇支持、荣誉认可。对企业而言,不仅要具备“慧眼识金”的长远眼光,敏锐地抓住小发明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还应从体系、制度、智力等方面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内部员工的创新活力,让每个人都能在实干中创造自己的价值。(李长莲) 

新闻推荐

敬老院里“幸福”到

春节前夕,垦利县经济开发区、兴隆街道团委、妇联的志愿者来到店子村老年乐园,为老人们送上“福”字、对联、大红灯笼等物品,送上新春的祝福。特约摄影记者耿雅雯通讯员高颖报道...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