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展区的白云黑狗谣

黄河口晚刊 2016-06-17 12:27 大字
距离南展区搬迁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已有三年。这三年中,一批又一批的乡亲从住了几十年的房台老村中搬了出来,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长篇小说《南展区》里描写的那些老屋、老人、老故事,正悄然转身淡出历史的舞台。作者糖果却说,那个衰老破败的南展区不死,那些在展区里哭过笑过、生活过战斗过的记忆不死,他会永远把它们镌刻在脑海里。

糖果还梦想写一首《白云黑狗谣》的歌献给南展区,让故乡天下传扬。“那首歌里,要有一条大河,要有风声和水声,要有一个忧郁敏感的孩子和一条忠诚的老狗。要有一座老屋,要有一个雨天,要有一双惊恐的眼睛,要有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花。那首歌的曲调,我希望很优美又很忧伤,很悠扬又很苍凉。”

献给故乡的《南展区》

不少读者都曾为2013年在《黄河口晚刊》上连载的一部小说而着迷,而动情。2013年5月8日,长篇乡土小说《南展区》在《黄河口晚刊》、东营网《黄河口论坛》同步连载,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黄河南展区一带的故事,是不少东营人的往日生活和童年记忆。

有整整半年时间,作者糖果边写作边更新,那些诙谐幽默又时常催人泪下的故事就这样俘获了大批忠实读者。今年36岁的读者刘新华就专程给本报打来热线说,《南展区》里的人物、方言都太亲切了,让他一次次回想起自己在垦利县黄河大坝边上长大的日子。小说连载期间,他不仅一期不落,还把每一期内容都剪下来收藏。

2016年6月,《南展区》由现代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又唤起了那些忠实读者的阅读热情。读者赵先生说,就像作者在扉页上的题记“谨献给黄河南展区我的父老乡亲们。”这本书很显然是糖果给故乡的一次献礼。

南展区的前世与今生

不了解那块地域和那段历史的人可能会问,南展区是什么概念?东岳三昧书院院长许全在写给《南展区》的序中就解释了这个问题。

南展区是一块地域,是20世纪70年代国家实施黄河南展宽工程所涉及的地方的总称。由于黄河尾闾经常决口、改道,国家实施了黄河南展宽工程,主要是以防凌为主,结合防洪、放淤和灌溉。当时的展宽区内涉及80个自然村,居民48976人,需全部迁出,筑村台安置,其中31个村台靠临黄堤修建,7个村台建在展宽堤外。这一工程从1971年开始,1977年交付使用,1979年汛期进行展区大放淤,展区群众全部搬出。

糖果在书中所描写的南展区,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开始的。他描写的房台上的院落、房屋的排列,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出行方式,那些洋火枪、露天电影、四大件,那些“长虫”、“米样”、黄鼬、“胁逼虎子”、大槐树,都是那个年代标志性的记忆。

近些年来,为了改善南展区百姓的生活,东营市委、市政府推进实施南展区搬迁改造工程,让多年住在房台村的群众有机会住进配备齐全的楼房。自2013年正式奠基启动以来,整个南展区已是旧貌换新颜,新楼房跟以前的土屋相比有地暖、燃气、自来水,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谱一曲“白云黑狗谣”

对于糖果来说,南展区有关童年的美好而酸涩的回忆。他的小学、中学时代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这里,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启了个人对于人生、对于世界认识的99%。而对于南展区搬迁改造工程涉及的百姓来说,尽管生活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南展区”仍然是他们精神上的原乡。

就在写作《南展区》期间,糖果和儿时的小伙伴多次回到展区,用照片记录下即将消失的老房子,见了好多还在老房子没搬走的老人。“经过学校小操场的时候,我看到,原来低矮的土墙,倒散了一地。”他说,倒散的不只是那低矮的土墙。南展区的昔日是贫瘠落后的,也是淳朴温暖的。而糖果想做的,就是要把那个时代找回来,把那些淳朴和温暖的记忆找回来。

正因为此,他想为南展区谱一曲白云黑狗谣,歌谣里有大河,有老屋,有风声和水声,有他在书里记录、怀念的那些故人。他说:“唱着再感伤歌谣的人,他的内心也一定是愉悦的;写着再感伤文字的人,他的内心也一定是愉悦的。那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愉悦,一种更高层次的愉悦。”

(记者 李晓琳) 

新闻推荐

小白兔变形记

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李梦璇一天,妈妈在蒸馒头,问我想不想尝试着做花样面艺。我爽快地答应了。我请妈妈教我做小白兔面食。可做出来的结果,却把我吓了一跳。刚开始,妈妈手把手教...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