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营市遗体捐献纪念碑落成

黄三角早报 2016-04-05 10:34 大字
东营市遗体捐献纪念碑主体碑落成。本报记者段学虎摄4月1日,东营市遗体捐献纪念碑主体碑在垦利县永安陵园落成。东营成为全省第五个建成此纪念碑的地市,今后每年都将在此组织祭奠活动。

本报4月4日讯(记者吕增霞)4月1日,东营市遗体捐献纪念碑主体碑和海葬纪念牌在垦利县永安陵园落成。这两个纪念碑的建设,不仅为捐献者家属提供了一个寄托哀思的场所,也让后人对捐献者的奉献精神有了一个瞻仰纪念的地方,同时还有助于科普教育和移风易俗。

东营市遗体捐献纪念碑和海葬纪念牌由永安陵园有限公司无偿建设。他们还将继续建设辅碑镌刻捐献者信息,为捐献者的亲属提供缅怀和悼念先人的场所,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尊敬,也为精神文明建设增加一处教育阵地。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将在全社会广为弘扬。

“我们是全省第五个建成遗体捐献纪念碑的地市,今后每年都将在此组织祭奠活动。”东营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英慧说,遗体捐献纪念碑的建设,不仅为捐献者家属提供了一个寄托哀思的场所,也让后人对捐献者的奉献精神有了一个瞻仰纪念的地方。

“遗体捐献是人间最无私的大爱,不仅捐献者的亲属在缅怀他们,受益者在感恩他们,社会更应牢记他们。”李英慧表示,这一缅怀逝者、弘扬善举、传递爱心的平台的打造,对于搞好全社会科普教育,推动移风易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英慧说,在发达地区和国家,一旦有人突发脑死亡,其没有损伤的眼角膜和肝、肾等器官,很快就会被移植到在医院等待救治的患者体内;其遗体将被捐献给医学教学、科研使用。有时,一位捐献者的器官能同时挽救七、八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这对亡者来说,实际上是让已经终结了的生命在多位患者身上得到了延续。然而来自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1万余例,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自东营市红十字会成立以来,全市累计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82人、角膜捐献志愿者93人、器官捐献志愿者73人,成功捐献遗体6例、角膜8例。

2015年清明节,东营举办首次骨灰撒海活动,开辟了东营海葬的先河。逝者的名字也将永远镌刻在东营海葬纪念碑上,他们的功德善行也将永远流传后世。

新闻推荐

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 “博爱家园”项目迎终期评估

本报5月4日讯(记者解岩)4月28日,位于垦利县胜兴花园小区的胜兴社区“博爱家园”项目迎来终期评估。胜兴社区博爱家园服务中心是以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而搭建...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