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遗址 10 年发现史
遗址的发现
2006年4月11日上午垦利县文化馆接到胜坨镇海北村村民苟增林等三人《关于在海北村西北角发现大面积陶瓷碎片》的报告后,进行了实地查看。
专家论证
2006年4月12日下午东营市文管所、市博物馆的有关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考古调查,初步确定此遗址为宋元时期。鉴于该遗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2006年6月3日特聘请北京大学权奎山教授前来对遗址出土的标本进行了鉴定,并到遗址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权教授认为遗址所出土的瓷器标本,品种多、内容丰富,其时代为北宋金元时期,以北宋金代的数量为多,有不少标本为当时名窑烧造,如:河北定窑、河南青瓷窑、江西景德镇、河北磁州窑等。这批瓷片资料对研究垦利县的历史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2006年4月25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佟佩光副所长和李振光主任前来调查。他们认为该遗址出土的瓷器标本,标准高、档次高、窑系多实属罕见,特别是在东营沿海地区属首次。它的发现将对研究东营地区及垦利县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渊源提供非常重要的实物依据。同年4月30日山东省文化厅签发《关于垦利胜坨镇海北村宋元遗址保护的意见》强调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古代地理、海岸变迁、水文地质、航运及商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对该遗址进行妥善保护。
首次发掘
2006年10月,垦利县政府决定对遗址进行发掘。同年11月1日,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垦利县文体局、文化馆结合遗址的分布情况及地质特点,确定了南、北两个发掘区,南区探方在遗址的重点区域,东西走向,面积为10米×20米;北区探方在南区北侧约50米处,走向及面积同南区。11月10日,东营市历史博物馆5名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和垦利县文化馆的5名专业人员及14名民工进驻工地,进行正式发掘。到11月17日发掘至地表2.1处,有大量积水,发掘工作停止。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当时南区发掘遗留的水坑的面积远远大约10米× 20米,实际发掘面积应在20米× 30米。
发掘收获
胜坨镇海北宋元文化遗址初步考古发掘工作,在报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文管所、博物馆同意后,于2006年10月27日正式开始,到12 月14 日结束,历时49天,初步发掘面积1230余平方米,搬运总土方9600余立方米。初步考古发掘出土遗物品相好,窑口多,数量大,种类齐全。分别为瓷器、陶器、古钱币、砖、瓦、瓦当、动物骨骼、贝类、生活用具、装饰用品、建筑构件等。其中,陶瓷器68件、陶瓷器残件269件;宋代铜钱192 枚、秦半两汉五铢铜钱各1枚;龙纹狮纹瓦当4件、砖瓦215块;大窑口瓷片标本10200余片、陶瓷器片标本55000余片;兽骨200余块;骨制品器物5 件、残件4件;铁钱150余枚;锈蚀严重的铁钱及建筑构件各一宗。
发掘后的论证
结合出土遗物,海北遗址被初步判断可能为宋金时期的民间码头。
该遗址的发现对于宋金北方海陆交通及海上交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能是宋金时期北方地区与海内外交通往来的新起点;从某一方面来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登州、莱州外,垦利地区可能是北方瓷器之路上的一个新的连接点。
(记者 张振 整理)
新闻推荐
中兴小区居民爆料:锅炉修好了,室温还是13度蓝天供热:如果仍然不热,可约工作人员上门维修
本报东营通讯近日,家住垦利县中兴小区(西区)的王先生通过东营通爆料,家里室温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维持在13度左右。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负责小区供暖的蓝天供热,工作人员表示经过抢修,该小区的供热已...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