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民老家的房子着火意外翻出60多年前选民证

黄河口晚刊 2015-04-01 14:06 大字
本报讯 数年前,河口区市民秦金武在六合街道六合村老家的房子意外着火,奶奶陈明兰遗留下来的一个座柜烧着了,在扑火过程中,座柜里头的物品第一次曝光在家人面前,有邮票、粮票、土地证、选民证……十多张选民证中有一张引起了秦金武的注意。“这张选民证日期为1954年3月15日,这应该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选民证,它见证了我国的民主进程,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秦金武介绍道。为了能更好地把祖辈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物件保存下去,秦金武近日把这些物品都无偿捐献给了河口区史志办。

秦金武介绍,他的奶奶陈明兰1908年出生,是垦利县肖庙乡(现为河口区六合街道六合村)的一位普通农妇。秦金武提供的这些选民证因时间久远,都已经泛黄,但是保存较为完好。选民证采用了传统的文字竖排法,是用繁宋体印刷的,用黑色毛笔填写,姓名写着陈明兰,性别女,年龄46岁,填发机关为垦利县肖庙乡选举委员会,填发时间为1954年3月15日。上面还盖有已经看不清楚字样的方形红色大印章。选民证上的注意标明,一凭证参加选举,二只准本人使用。

记者还看到了陈明兰之后在1956年、1958年、1962年、1965年的十多张选民证,1964年垦利县供销合作社发的社员证,还有一张盖有山东省公章的土地证,这些老证件的颜色均已泛黄。

秦金武回忆说,他小时候看到过村民参加选举的情景,家里的成年人基本都去,大家都穿着整洁,投票地点设在村委会,上百人排着整齐的队伍,手里拿着选民证进入投票会场,工作人员现场发放选票,接着介绍候选人。村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选举名单,最后投上自己庄严的一票。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到1954年举行了第一次民主选举,这张选民证是1954年3月的,应该就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选民证。”秦金武说,民主选举让人民真正感受到自己当家做主,身份和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想象当时人民群众参加选举的热情有多么高。 (记者 王雪)

?延伸阅读:

选民证见证了中国的民主进程

河口区史志办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1953年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从1953年3月到1954年8月,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建立健全了地方各级人民组织,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

“市民秦先生捐献的这几张选民证中,最早的一张时间为1954年3月15日,保存非常完整,正好在第一次普选期间,这是新中国最早的选民证,通过它我们可以见证中国的民主进程,另外还有连续四次换届的选民证,保存都很完整。”

工作人员还表示,陈明兰的选民证不仅见证了中国的民主进程,而且也是新中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有效印证,说明旧时代中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已经拥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利。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把男女平等写进了《宪法》,宪法保证了女性与男性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平等参加管理国家事务和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利等。 (记者 王雪) 

新闻推荐

母爱是个未知数

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胡欣然我常常对着蔚蓝的天空,对着芬芳的花朵,对着欢乐的小鱼儿,提出一个十分简单却又令人费解的问题:“母爱到底有多大?”在大雪纷飞的严冬里,在百花争艳的春...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