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近东营的“拆弹部队”危险相伴 穿越生死

黄河口晚刊 2015-04-15 14:03 大字
身着60斤重排爆服的牟久红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牟久红正在案前研究残留弹壳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新型的排爆设备—机器人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一枚战争时期遗留的手榴弹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炸弹引爆的瞬间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3月25日,垦利县郝家镇耿家村传来一声巨响。耿家村村民挖树坑时挖出的一枚战争年代遗留的手榴弹,在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搜爆专家的操作下,成功引爆。而这也是东营市特警支队这支“拆弹部队”自成立以来,排除的第三十一起爆炸物。

4月14日,记者来到市特警支队时,这支“拆弹部队”的带头人牟久红正在支队的排爆器材设备室里整理60斤重的防爆服。对于时刻准备临危受命的排爆人来说,这个设备室的所有器材都见证着他们超越恐惧与死亡的时刻。

从小爱玩洋火枪,上学时最喜欢化学课,1988年警校学习弹药仓储,牟久红认定自己生来就要和弹药打交道。

12年前,东营还没有专业的排爆专家。当时在广饶武装部队从事弹药销毁的牟久红,因为一起涉爆敲诈案而被治安队民警找到,请他出面排爆。

“已经过了敲诈电话里要求的打款期限,必须马上剪断控制线,”这是牟久红在东营初次接手涉爆案件时闪过的第一个念头。2003年农历腊月二十七,西城文汇派出所接到报警称,犯罪嫌疑人用传呼机绑定了疑似炸弹的物品放在了一位女老板车里,并电话敲诈,如果不给十万元钱将引爆炸弹。而这辆车正停在西城的繁华市区,一旦引爆带来的危险可想而知。

“当时还没有屏蔽信号的仪器,犯罪嫌疑人一旦传呼这个机器,炸弹就会引爆。”牟久红立即赶赴现场,没有穿专业的排爆服装,也没有排爆仪器,仅凭借多年的排爆经验分析,当机立断剪断控制线,并为下一步破案留下物证。

他由此脱下军装穿上警服,成为东营市排爆前线的第一人。

据牟久红介绍,东营市是革命老区,从他排爆的案例中分析看来,引爆战争时的遗留炸弹占到五分之四,“每年会排除两到三起。”

航空炸弹、 152mm加农炮弹、82mm迫击炮弹、手榴弹……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遗留炸弹,都记录在牟久红的排爆履历上。据介绍,遗留炸弹内都带有激发和保险装置,在落地的那一刻,如果没有爆炸则代表其激发和保险装置已经失效,“这些炸弹更会随时引爆。”27年的排爆路,牟久红“珍藏”的数个弹壳残骸更是成为他研究弹药的实战库。

“从事拆弹行业,手一接触炸弹就不再想太多,”已经49岁的牟久红是特警支队这支“拆弹部队”的主力军,也是老师傅。

由于排爆的高危性质,再加上排爆设备使用的是人体自身的静电,在特警支队喜欢从事这个行业的干警群体中,只有一位干警有着合适的身体素质。但因为徒弟实战经验较少,排爆又不允许失败,遇到突发情况,牟久红还是一次次冲在前面,一次次与死神过招,一次次完胜。 (记者 张立娟)

(本版图片 通讯员 牛朋 摄) 

新闻推荐

母爱是个未知数

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胡欣然我常常对着蔚蓝的天空,对着芬芳的花朵,对着欢乐的小鱼儿,提出一个十分简单却又令人费解的问题:“母爱到底有多大?”在大雪纷飞的严冬里,在百花争艳的春...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