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黄河口晚刊 2015-03-19 14:16 大字
2014年张沙沙签署了眼角膜及器官捐献申请登记表,她说想做点有意义的事。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沈女士领到社区发放的慰问金。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鞠先生所在的社区非常关心困难群众。东城街道安泰社区为社区困难群众发放取暖补贴。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记者 孙娟 实习生 李霞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4年东营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建立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保障水平居全省前列。善政之要,惟在养民。2015年市政府将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体验 1张沙沙

28岁,永安镇中心村村民

临时救助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是垦利县永安镇中心村村民,因神经纤维瘤复发, 2014年渐渐失去了听力,如果不做手术,可能面临生命危险。父亲靠捡垃圾为生,三十多万元的治疗费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以为没有求生希望的我,2014年签署了眼角膜及器官捐献申请登记表,想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

但是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关注我。永安镇政府给了我临时救助。听记者说,临时救助是东营市2014年开始实行的,政府对遭遇各种临时性、突发性事件以及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生活救助。有了政府的帮助,再加上中心村全村父老乡亲自发募捐,我总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20多万元。

这改变了我的人生。2014年9月3日,我在北京天坛医院做了第一次脑瘤手术,于 2015年2月接受了第二次脑瘤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目前正在家疗养。以前疼得整宿睡不着的我,现在终于能躺着睡了,也能坐了,虽然无法长时间站立,但正在逐渐地恢复过程中。

我现在还没有办法流畅说话,只能用笔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感谢政府的临时救助,感谢村民和爱心人士的捐款,我会好好活着以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目前我只能道一声谢,但我会把爱心传递下去。

体验 2沈女士

49岁,东城街道安和小区

政府救助给我带来生的希望

我患有癌症,像每个癌症患者一样,我经历着病痛的折磨。为了活下去,我坚持化疗,可是每次化疗的费用都高达七八千元。丈夫的工资是家庭全部的经济来源,但每月不到四千块的工资难以承担我的治疗费用。再加上家里还有念初中的孩子,家庭经济状况十分拮据。

市民政部门了解到我的病情以及家庭状况后,送来了救助金两千元。市红十字会人员在年前也拿着面、油等物品来看望我们,社区人员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金援助。让我们这个原本只能依靠丈夫工资的家庭,生活得到了改善。

民政部门按照政策予以救助,给了我们极大的希望,就像在黑暗中看见了一缕曙光,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家人对政府部门,还有红十字会以及社区给予的帮助十分感激,因为他们的援助让我们看见了生活的希望,觉得自己还有人帮助、有人支持、有人关心,虽然艰难,但是有这么多的帮助,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我身边不仅仅有亲人的支持,还有来自各界的帮助,大家都在帮我,希望我能走出困境,我就更不会放弃治疗,我会坚持下去。哪怕疾病缠身,哪怕生活艰难,我知道还有人一直关注着我们,想要帮我们一把,我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化疗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不放弃。

体验 3鞠先生

45岁,东城街道安泰社区

低保让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因为身体不好,我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是低保让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我气管不好,一直依靠药物治疗,不能干重活,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经济来源,家庭状况较差,主要靠家里的援助支撑着日常的生活。社区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反映给了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及时对我提供帮助,办理了低保家庭。

自2012年,我开始接受每月四百元的低保金。原本依靠亲戚接济的我,开始恢复正常生活,这对我而言无疑是值得高兴的事。现在我的家庭情况和身体状况都得到了改善。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我可以不用再从亲戚那借钱度日,病情也在慢慢地好转,我心里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是政府的帮助让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感觉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让我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我会努力生活,希望以后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我非常感谢政府及社区对我的帮助。对于困境中的人来说,雪中送炭格外珍贵。因为政府的援助,我看见了生活的希望,看见了支撑着自己坚强地走下去的勇气。我现在还没有能力为别人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爱心,但是以后我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新闻推荐

病重老人千里寻亲盼东营市民帮着找

孩子养母当年的照片。"class="group1"target="_blank">本报讯“1982年出生的哥哥你在哪里?爸爸病重想要见见你。”近日,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委托本报寻找亲人。据王女士介绍,老人叫王二明,今...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