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物件进课堂让学生记住“乡愁”

大众日报 2015-02-05 01:56 大字
□记者李广寅

通讯员苏倩吴文召报道

本报垦利讯“这是煤油灯,我们小的时候晚上就是用它来照明的。”1月29日上午9点半,垦利县永安镇惠丰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展室里,10多名三年级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稀奇物件”,伸长了脖子仔细听着老师介绍它的用处。

让学生们感到好奇的不只是煤油灯,还有用来买布的布票,装手榴弹的弹箱,用于耕种的木制耕犁……在这个50平方米的展室里,密密麻麻地摆放了400余件物品,对于出生在21世纪的孩子们来说,这些物品着实让他们感到既陌生又新奇。

“屋里都是些老物件,有的连我都不清楚它的作用,更何况是孩子们。”看着孩子们的兴奋劲儿,站在展室门外的惠丰小学工会主席刘少岭难掩喜悦之情。这些老物件最早的可追溯到1941年,最晚的也距今有30余年,从最小的一分钱到最大的独轮车,展室里均有摆放。

“老房子拆了,存留在老屋里的老物件也会逐渐消失,以后的孩子们可能再也感受不到老一辈的智慧了。”对于在学校建起传统文化教育展室的原因,该校校长王国森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近几年的农村社区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农民喜上楼,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一些老用具因为没有“用武之地”面临着被丢弃的现状。“看着这些老物件一个个被抛弃,心中难舍的滋味愈来愈浓烈。”王国森说,这些被淘汰的物品代表了当地传统文化,一旦丢失便再也找不回来。

2014年初,惠丰小学搬迁至新址,整洁一新的教学楼和宽敞的教室让王国森产生了收集老物件的想法,经过学校师生们再三讨论,学校最终决定在永安镇发布物品征集公告,公开向社会征集一部分老一辈在1941年至1985年期间使用过的生活用具、自制生产工具、自制玩具、教学用具、老照片等,用于丰富新建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展室。

“没想到征集公告一发出便引起了周边多个村庄村民的关注,他们纷纷将自家有纪念意义的老物品通过暂存、捐赠的方式汇集到了学校。”刘少岭说,征集公告发布几个月的时间里,学校便收到了数百件物品,经过斟酌研究,学校最终选择了400余件物品作为代表,统一摆放在了展室,供学生们参观学习。

“老物品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了老一辈人经历的磨难及展现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东营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眼下物质生活丰富,孩子们对社会发展过程中老一辈人艰苦奋斗留下的历史遗迹和记忆根本无从了解,传统文化展室则为孩子们开辟了知识通道,让孩子们能全方位的了解当地老一辈的生产生活状况。

自去年年底传统文化展室开放以来,不仅惠丰小学的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旧日农村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价值,周边村民及兄弟学校的教师也纷纷来体味童年的“滋味”。

新闻推荐

“巾帼创业”助8000农村妇女放飞梦想

□记者李广寅李明报道本报东营讯3月7日,垦利县黄河口镇飞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奇祥正在阴阳棚里忙活。阳棚里温热潮湿,绿油油的西红柿长势喜人;阴棚里清凉湿润,双孢菇从土壤里...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