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金代大铁钟留住历史的味道
据《博兴县志》记载和诸多专家考证,确认该钟的铸造年代为金代(1115-1234),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目前该钟在全国范围内仅存有三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钟的钮是由两条相交的龙组成,肩上贝叶纹饰、肩下锦云纹,腹饰穗格纹。钟口呈曲形八角,钟口边沿有“八卦”图案,钟肩下部有铭文,因年代久远,腐蚀过甚,仅有“积智佛”尚可辨认。此大钟是佛、道一体的产物,在山东省内实属罕见,国家三级文物。
据史口镇当地村民回忆,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避免这口大铁钟被破坏,在那个狂热的年代,几名村民冒着危险将大铁钟推入水库中,从而得以将这件重要的历史文物保存至今。这也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铁钟锈迹斑斑的主要原因。后来人们将钟从水里拉出,放置于史口镇史口村(1983年后归东营区)北积水塘边。
垦利县文化馆于1983年11月从史口村征得,并专门建造钟亭对其进行保护。此钟高1.88米,钟口直径1.19米,钟壁平均厚度0.07米,重量约为1120公斤。后来,大铁钟转移至垦利博物馆收藏,现在垦利博物馆大厅展出。
该钟在铸造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也非常丰富。钟顶端的双交龙钮,应是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的体现。肩上所铸的贝叶纹应是佛家的典型纹饰,器身的“八卦”图案应是道家的典型标志。在同一器物上出现众多的不同宗教信息,使该钟成为儒、释、道三位一体的铸物。此钟作为一件不可多得的历史实证,充分说明了当时佛教文化与传统的儒道文化交相影响和趋于融合的实际状况。(记者 李长莲)
(部分材料由垦利县博物馆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22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2014年,东营市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财政投入240万元,依托东营区试点开展服务,实际开展县区达3个,1000多家庭受益。据悉,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