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营市“十佳模范老人”、垦利县黄河口镇利林村村民李广明:医院睡地板5个月唤醒植物人儿子

黄河口晚刊 2014-10-23 12:24 大字
“您儿子的治疗希望不大,再治也是植物人,你们还是回家吧。”十年前,这样的一句规劝是出于好心,当时年近60岁的李广明却选择“不听劝,坚持到底”。为了给车祸后变成植物人的儿子治病,李广明和爱人四处举债花去40多万元,连续八个多月在医院病房的地板上过夜。他的守望最终换来了一场“医学奇迹”:他的植物人儿子苏醒了。

“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

李广明原本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2002年,他从利林村村委会退休,正是颐养天年的好时候,一场灾祸却突然降临。

2003年,李广明最疼爱的儿子李守德出了车祸,肇事车辆逃逸了,他却躺在病床上不省人事。医院的诊断报告显示,儿子的脑干受到严重损伤,恢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儿子还不满四十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李广明回忆,那段时间,老伴哭,儿媳哭,孙子哭,自己也想哭。但是儿子倒下了,他要代替儿子扮演家里这棵大树的角色。

在医院连续治疗了 3个多月,儿子仍然昏迷不醒,几位医生出于好心劝他:“这么昂贵的费用你们承担不起,即便再治也是植物人,你们快回家吧。”

看着喉部插着食管、身体虚弱的儿子,李广明说:“回家,就意味着我放弃我的儿子了,这个家坚决不能回。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给他治。“

植物人儿子被唤醒了

2003年的年中到年尾,李广明和爱人带着儿子连续转了三家医院,每天晚上,两人都在医院病房的地板上度过。

几家医院的医生都一致认为“继续治疗没有什么意义”,李广明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有没有尽头,只是身为一个父亲,他确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连日的等待和坚持,让李广明等到了转机。这年春节前的一天,李广明和老伴像往常一样守在儿子的病床前,就在他们通过食管给他喂饭时,儿子的眼睛突然睁开了,他口齿不清,只含含糊糊地向眼前照顾的父母吐出一个字:“恩”——— 李广明说:“那一刻我悲喜交加,热泪盈眶。”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距离儿子发生车祸已经五个多月。这五个多月,他和老伴的头发白了,背也开始佝偻,体重轻了许多,当他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医生儿子苏醒的消息时,医生惊讶地连连表示:“这是一个奇迹!”

为儿子康复自制器械

儿子昏迷5个月苏醒后,又进行了3个月巩固治疗,2004年春天病情稳定,李广明于是带儿子回到了利林村老家,此后的十年,是他照顾儿子起居、帮助儿子康复的十年。

很多人都无法想象,喂一位脑部重创的病人吃一顿饭,竟然需要一到两个小时,这却是李广明和老伴每天的日常生活。儿子的舌头和腮部都没有知觉,每一口饭,都需要先用勺子喂进嘴里,再用筷子抵到舌苔,再引导、帮助他一点一点吞咽。

儿子的饮食、起居,一举一动都离不开人。黄河口镇老龄办的工作人员与李广明接触很多,他们在采访中回忆,当得知自己被评选为2014年全市“十佳模范老人”时,老人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犯愁自己腾不出出门领奖的时间,“因为他退休之后的时间,全部都用在儿子身上了。”老龄办工作人员说

这位69岁的老人还开动脑筋,在院子里自制了一排“双杠”,搀着儿子做康复锻炼。在他和老伴、儿媳的努力下,儿子从2003年的深度昏迷,到如今能下地活动,他已经带领儿子迈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康复台阶。

李广明说:“他是我的亲儿子,我是他的亲父亲,我不可能丢下他。只要我还有一口饭吃,我就要分给儿子,并且要把好的分给他才行。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不会放弃,哪怕有一天我不能动了,也要把他托付给让我放心的人。”

这是一位普通父亲的话,如此质朴而平实,这又是一份不普通的父爱,如此厚重而伟大,它曾创造了医学奇迹,还在创造着更多奇迹,也感动着一个个听到、看到他们故事的人。

(记者 李晓琳) 

新闻推荐

10月21日,垦利农民孔庆海完成眼角膜捐献,实现了生前最后一个心愿——我是你的“眼”带你领略美好的世界

▲生病前,孔庆海几乎每天都下地干活。"class="group1"target="_blank">▲看看孔庆海捐献遗体的荣誉证书成了家人怀念他的另一种方式。"class="group1"target="_blank">孔庆海离开了,带着对爹娘...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