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董集镇:点亮百姓新生活

东营日报 2014-05-14 00:15 大字
本报记者 王俊杰

近日,记者走进垦利县董集镇崔家村,只见村道两旁的墙体彩绘颇有特色:既有“中国梦”的详细解释,又有不少传统故事,引得不少路过的村民竞相围观。“新修了公路,新喷了彩绘,新装了垃圾箱,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喜事真是一件接一件!”村民崔玉伦如是说。像崔玉伦一样,越来越多的董集人感受到乡村文明行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管理投入并重打造特色乡村

“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一下雨村子就变成泥水塘,没法出门。”董集镇刘王村村委会主任王成礼介绍,今年村里新修了柏油路,统一设置了排水沟,还购买了果树用于村内道路绿化。“我们把果树分配到户,各家门前的果树各家负责,结了果自己收获,但不能随便移植、毁坏。”王成礼说,这种“责任到户、利益到户”的管理方式,激发了村民爱护村容村貌管理、参与乡村文明建设的热情。如今,村里不仅树多了、景美了,各个路口都装上了路灯,晚上不再一片黑,村民也能像城里人那样跳跳广场舞,健康又时尚。

刘王村只是董集镇农村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镇不断加大投入,推动各项工程稳步开展。先后投资1790万元,实施了村级公路网化及提升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9公里。投资980万元实施了永莘路展区段绿化工程,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南展大堤生态绿化工程,投资120万元实施了村庄绿化工程。

硬件软件共建激发群众热情

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村容村貌管理的难题。为化解这一难题,董集镇在全县率先成立了环卫办,在全镇招聘了87名村级环卫保洁员,负责村庄内的卫生清扫。同时,在各个村庄设置了垃圾回收点,新购置了3辆垃圾清运车和700个专用垃圾桶,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

董集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初步成效,得益于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更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垃圾处理再到位,一旦村民乱扔乱堆,就不利于全村卫生环境的维护。”崔家村村委会主任崔玉彬介绍,他们面向村民招聘村内环卫工,不仅帮扶了经济困难村民,而且利于提升村民环保意识。

如今,村里环境好了,村民们更乐于出门散步游玩。“以前村民吃了晚饭就窝在家里看电视,串个门还要打着手电走夜路。现在村里面貌大改变,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沟通多了,矛盾少了,素质高了。”董集镇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该镇结合“村村唱戏村村舞”活动,动员全镇33个村成立了各村的庄户剧团和表演团队,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严格考核奖惩确保行动实效

日前,清脏治乱集中行动在董集镇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共动用机械设备80余台次,做到村内村外、道路沟渠、新村老村全清理。

在清脏治乱工作中,董集镇着力做好拆旧改造工作,对村内残墙破屋及时拆除,规划建设片林绿地或健身广场。做好养殖小区规划工作,在村庄以外建设养殖小区,解决牲畜散养、圈养的问题。

“我们通过严格考核奖惩,实行财政奖补制度,镇财政按照每个村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列出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庄清脏治乱集中行动的奖补。”董集镇一位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村,在镇内进行集中曝光,实行销号制度,对全镇33个村分别建立清脏治乱集中行动档案,清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确保行动全覆盖。

目前,董集镇33个行政村被划分为中四、南八、东十、杨庙四大片区,确定了永莘路、220国道、南展生态大堤三条示范线路,今年全面完成示范路沿线的绿化,打造精品片区和精品线路。同时,突出连片整治,发挥示范村的引领作用,将全镇村庄划分为14个示范村和19个提升村,突出“六化”建设,着力打造精品示范村,推动村容村貌全面改善,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提标准上水平。 

新闻推荐

农家小院的丰收经

7月30日,垦利县兴隆街道渔洼村村民马香财正在小院里采摘丝瓜。该街道大力推广“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根据渔洼村临近集市的特点,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助农增收。记者胡志颖报道...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