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营市成为全国重要海参养殖基地产量两年翻番 面积突破20万亩

黄河口晚刊 2013-01-09 22:06 大字
海参丰收 (资料图)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东营市的海参产业从育苗到成品参,再到深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2010年,全市海参产量跃上了2000吨,2011年达到了2850吨,截至目前,全市海参养殖开发面积已达到23万亩,其中投苗面积17万亩,海参总产量达到了4162吨,与上年相比呈现井喷式增长。东营市成为全国重要的海参养殖基地。

从320亩到23万亩

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营市海参养殖引进试验始于2003年,将虾池改造为养参池塘,利用石块护坡,并投放石块设置海参礁,开始小规模进行海参养殖,当时仅改造建设海参养殖池塘320亩。2004年春,320亩海参池塘投放苗种100万头,当年海参长势良好,其中,海星公司先期投放的20万头大规格海参苗种,年底平均规格达到150克/头。海星公司还在市内首次成功繁育海参苗种300万头。

从此,东营市海参养殖业开始了不懈的探索、实践和经验积累的漫长过程。到目前为止,东营市海参养殖面积已经达到23万亩,预计年产量达到4500吨左右,产值超过8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海参养殖基地,海参产业将成为东营市渔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扶持政策带来正能量

“是政府扶持海参养殖政策的出台和及时兑现,加快了海参养殖池塘的开发,推动了海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市统计局从事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工作的赵刚说。

他介绍说,早在2003年9月,东营市出台的《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上东营”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东营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水产业发展。其中,对发展海参等海珍品养殖的,按固定资产投资给予一次性补贴。2006年6月,市海洋与渔业局同市财政局联合制订《关于扶持海参养殖业发展的意见》,并提出了海参池塘建设补助标准,用石头或水泥板护坡,建设石头或瓦片参礁的,每亩补助3000元;用高密度聚乙烯塑胶布膜护坡,建设钢网结构参礁的,每亩补助1500元。县区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海参养殖配套扶持政策。

在筛选、论证和试验的基础上,东营市制定了海参养殖业发展规划。以现代渔业示范区、小岛河、十八桥、仙河、刁口、新户为重点,规划建设海参养殖区、海参苗种繁育区和海参加工区,实行一次规划、分期建设,防止无序开发、重复建设。

外来企业龙头带动

利用滩涂资源优势,市、县政府投资配套了道路、水电、沟渠闸、泵站、蓄水水库等基础设施,积极寻求适宜合作的海参养殖龙头企业,吸引知名渔业龙头企业入驻。2008年,垦利县先后引进了大连有德渔业集团、山东华隆两家知名企业进区开发,成方连片开发养殖池塘 3万亩,进行海参养殖获得成功。两集团具有多年养殖海参的经验,海参养殖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的成功进驻,迈出了龙头带动的第一步。

2007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国家级专家鉴定。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利用修建蓄水设施,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消毒药物解决水源浑浊、盐度、温度不稳定问题,采用底播青蛤,池内吊笼养殖紫贻贝等人工养殖模式,有效解决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养殖海参遇到的水质过肥、老化程度严重、清淤困难、成活率低等难题,黄河三角洲养殖海参的新路子逐步成熟。2011年底,东营海跃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承担的海参养殖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被国家标准化委批准确定为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由大到强树品牌

“东营市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面积180万亩,具有发展海参养殖的广阔空间;同时由于黄河流经入海,海区营养盐特别丰富,初级生产力较高,适宜海参的饵料生物丰富。”东营市的渔业专家介绍说。

目前,全市海参养殖开发面积突破了20万亩,成为东营市海水养殖的“龙头老大”,成为渔民增收的“黄金产业”。

赵刚说,辽东、胶东的海参都已申请了地理标志注册,东营市将牵头组织海参的商标注册,突出本地特色,不断挖掘有价值的品牌与商标。赵刚建议,东营市可以加大对海参品牌的财政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本地海参品牌做大做强;建立产地水产品认证体系,积极推进水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夯实海参品牌化建设的基础;创新品牌宣传和推介的方式方法,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促进品牌效应的发展。 (记者 周广学) 

新闻推荐

民工醉酒迷路蹲路边又哭又笑

本报讯1月13日20时左右,民工李某到位于垦利县大务新村的朋友家玩,当晚天降大雪,李某在回工地宿舍的路上迷路,因为喝多了酒,他蹲在路边时哭时笑。垦利县公安局值班民警正好巡逻到此处,见状上前询问...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