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蘑菇”长成“大产业”全国唯一食用菌院士东营“安家”

黄河口晚刊 2012-12-07 22:13 大字
现代化的蟹味菇菇房 记者 周广学 摄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白玉菇、玉皇菇、蟹味菇、秀珍菇等高档菌种展示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工人正在进行液体菌种接种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2012年12月5日10点58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东营食用菌产业发展史上必须铭记的时刻,全国第二家、全省唯一一家食用菌院士工作站在垦利县隆重揭牌。

这个院士工作站是由全国食用菌行业唯一的院士李玉倡导设立的,现有科研人员35名,其中博士15名,硕士7名。正在建设1000平方米实验楼和3000平方米中试厂房,现有实验仪器和中试生产设备65台(套)。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年可转化科研成果3项,能实现经济效益3000万元。

是什么吸引了李玉院士,让他选择在东营设立院士工作站呢?李玉院士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看好东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模式、规模和发展前景,才把工作站选择建在东营。

小蘑菇做成大产业

都说蘑菇好,三餐少不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养生的要求提高,菌类食品越来越受到青睐,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也越来越足。近年来,东营市加快推进以工厂化食用菌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食用菌产业由生产主导型向加工主导型转变,由农户分散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一菌为主向多菌并举转变,由季节性生产向周年化生产转变,积极打造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营市已有 13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开工建设,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能力达到 30万吨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产业基地。

蘑菇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食品而受到追捧。有了好的环境和政策,才能有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把小蘑菇做成大产业,东营市先后制定出台了《蔬菜业(食用菌)调整振兴规划》、《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明年,东营市将建设10个以上高标准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以上,产值25亿元,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

黄河口品牌叫响

12月5日,记者在正汉集团工厂化食用菌产业园采访时看到,公司门口挂着的数十张匾牌很显眼:山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农科院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东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营市食用菌菌种工程研究中心……众多的匾牌显示了这家公司对技术的重视和雄厚的实力。

公司赵经理告诉记者,正汉集团设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已取得技术创新成果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和外观设计专利8项。公司拥有一支由多位中青年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队伍,公司目前已注册商标“小菇农”和“蘑菇工场”两个,取得技术创新成果20余项,建立了完整的从栽培工厂到餐桌的全面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完全按照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进行作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

为切实提高像正汉这样的工厂化食用菌的产品质量,东营市引导企业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打造黄河口食用菌品牌。“发展高端产品,走品牌化道路才能把食用菌产业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农业局专家说。东营市鼓励食用菌企业优化品种结构,先后引进了双孢菇、真姬菇、金针菇等10余个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了反季节栽培,双孢菇大堆三次发酵、平菇覆土增产栽培等一大批先进技术。目前,全市金针菇、真姬菇、双孢菇等高档产品产量占总产的83.7%,平菇等普通产品产量仅占16.3%。依托食用菌龙头企业,全力打造黄河口食用菌品牌,“珍鲜美”牌食用菌成为山东省首个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食用菌产品,“忠春”牌食用菌,被评为“山东名牌”、“上榜品牌”,“大码头”牌双孢菇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种植户收入提高

采访中,正汉公司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说:“菌包中心每年可消耗农作物秸秆2万吨,每年可生产适合周边农户培养的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黑木耳、小平菇、海鲜菇等各类菌包1000万包,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培育出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交于合作社和农户代种,每年可带动500户代种菌种农户增收,户均增收4万元。”另外,他们公司的部分原材料全部购自当地的农户,相当于3万亩棉花地的棉花秸秆、棉籽壳产量,每年可使棉农增加收入330万元,带动农户3000户,户均增收1100元。公司80%员工也是从周边招聘,使他们成了领工资的农民工。

“为切实发挥好食用菌产业富民增收的作用,东营市探索出了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构建全方位的产品销售网络。”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探索出了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今年5月,成立了东营市食用菌产业协会,依托全市46个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3家食用菌龙头企业,推行了“协会+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制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经营链条。

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为农户提供经过生物发酵的优质食用菌栽培料、高产菌种和种植技术,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品牌销售,从而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开展食用菌菌种批发零售、技术服务,带动了当地食用菌专业村25个,专业户4100多户。”绿野菇业公司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河口区新盈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双孢菇生产为主,年生产能力200吨,纯收入200万元,直接解决就业400人,年人均收入8000元。

好蘑菇自然不愁卖,目前,东营市的食用菌已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沈阳为中心向全国覆盖的销售网络。据介绍,东营市生产的工厂化高档食用菌产品,销售渠道畅通,进入超市或供给运销商,金针菇、真姬菇等反季节高档产品,直接进入国内各大城市超市、酒店、宾馆,为中高档群体消费,除供应国内各大城市外,还大量销往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生态产业链拉长

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叠加,为东营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过程中,东营市也始终坚持生态高效的原则,把农作物的秸秆全都纳入生产用料范围,并将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菌糠进行废物利用,开发为有机肥,形成了“农作物秸秆—食用菌生产(食用菌菌糠)—有机肥生产—还原农田”的珍稀食用菌无污染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农作物废弃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由食用菌工厂化产生的菌糠提取多糖后,经发酵可产生沼气,沼气发电或做农民生活燃气,沼渣是上好的有机肥返田肥地,沼液用作菊芋种植基地的基肥,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经理赵磊说出了他们公司的循环经济模式。荣丰公司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他们实施的2万吨珍稀食用菌智能型工厂化项目建成后,年可产2万吨珍稀食用菌、6万吨生物有机肥,年可转化农作物秸秆10万吨,生产有机肥10万吨……

本报记者专访李玉院士时,他介绍说,食用菌产业发展非常快,可以用“风起云涌”四个字来形容,目前,全国年产量达到 2300万吨。这就意味着将要迎来一个“优胜劣汰”期,是挑战,也是机遇,谁掌握了技术,谁有科学的发展模式和一定的规模,谁才能不被淘汰。下一步,将利用东营市食用菌资源优势和前期技术基础,与院士专家团队在食用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力量相结合,在食用菌保护培育,食用菌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其新产品开发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为东营市食用菌产业优化升级,由粗放的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供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培养一支产学研结合的食用菌高层次专家人才队伍,增强团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食用菌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记者 周广学) 

新闻推荐

“儿女+他”一个幸福的家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拥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和一个支撑家的他,儿女健康成长,他的事业一帆风顺,对一个家庭来说这就是完美的,而我,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同时,也见证着他事业的‘成长\‘,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幸...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