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夜晚聊起丰收经

东营日报 2010-12-06 01:11 大字
记者 王敏

冬日晚上的乡村一片宁静。12月2日晚上7点,走进垦利县兴隆街道办事处大河村老村支书王在顺家中,空调带来的温暖让记者身上的寒气一扫而光。

“王书记,这是儿女给买的空调吧?是为了我们的到来特意把空调打开的吗?”

“这还用他们给买吗?今年我和你大娘种了4亩棉花,4亩莲藕,再加上我自己的工资,花不着儿女一分钱啊!”王在顺告诉记者,大河村全村756口人,共拥有3500亩耕地,同时所有的农田都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今年,全村种植棉花1300亩,水稻1200亩,莲藕500亩,实现了大丰收。

全村在农业生产上步伐一致,种植的作物统一品种,统一浇水,有专人统一管理,所需水费和电费由村里出钱。有时浇完地了,村民自己还不知道呢!生产集体化程度如此之高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2001年,村里种了400亩冬枣,然而很多村民习惯了种粮食,不愿意种树。我们就决定由村里提供树苗,村里雇人挖坑、浇水,等树活了之后归村民所有。在种围村林时,也占用了村民的耕地,往往树白天种上了,村民晚上又拔了,我们就和村民签订了合同,规定树苗、浇水和人工费用都归村里所管,树木成材后归村民。就这样,晚上拔下来的树,村民自己又给栽上了。通过各种方式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收入。最成功的一项探索就是实现了黄河口大闸蟹与草鱼的混养,大闸蟹不用喂饵料,可以吃草鱼的粪便,这样既没有污染,又实现了水面的充分利用,全村最大扩展到了3000多亩。

扣蟹养殖,南美白对虾、香云鲫养殖,大河村不断地引进、探索、调整,全村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更好地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发展,比个人单干取得更实实在在的效果。

“只要是群众找我们村干部的事,我们能服务就服务,能跑腿就跑腿,尽量为群众节约时间,节省钱。”王在顺告诉记者。

正是有了时时刻刻、大事小事为村民着想的村班子,大河村村民的生活是越过越富裕。“保守说,现在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王在顺向记者透露。

已退休四年的王在顺,被兴隆街道返聘为大河村文书,已经61岁的他仍旧为村里的事务忙得团团转。把当天的村务记录下来,是他自1999年干村支书时形成的习惯,记者看到,有为村里的花费精打细算,有迎接各级部门检查的资料,有为村里发展的打算,王在顺已经记录了大大小小三四十本日记。

从晚上7点多到12点,已经不知不觉地聊了近5个小时。在这段时间,记者一直被老支书王在顺对农村的热情所感染。

乡村已沉入睡梦,偶尔传来一阵狗吠。躺在乡村的土炕上,盖着用新棉花做的被子,不觉想,又是崭新的一天! 

新闻推荐

市政协组织委员视察活动于树健等参加

本报讯12月23日,市政协主席于树健,在市政协副主席倪胜希、王少飞、张惠,秘书长高雳的陪同下,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就今年以来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垦利县进行视察。副市长、开...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夜晚聊起丰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