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札记爱心与感动一路相随
从8月5日至8月27日,2010东营体彩助学行动八篇报道陆续见报。一个个爱心故事在此谱写,一段段深情在此延续,一个个贫困孩子求学的希望在此点燃。在报道背后,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次洗礼与触动。
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经学校推荐,通过电话连线、深入家中采访,我们从三县两区八所中学寻找了了八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受助对象。报道中,我们公布了学生档案,包括学生姓名、高中毕业学校、高考分数、录取高校等信息,有的还刊登了学子的照片。看了报道,读者也许会有两点疑问:一是受助学生中为什么没有垦利县的;二是为什么最后一个学生用了化名。这两个疑问的背后,却隐含着两个动人的故事。
经学校推荐,垦利县第一中学的尚东岳成为此次受助的对象。从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到,该生思想品质非常好,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我初次跟他联系的时候,了解到他的爷爷生病,家里刚借钱盖了房子,上大学的学费还没凑齐。本打算第二天去他家采访,因为他那天有事情,所以我不得不将采访延期。8月23日,当我又一次拨通他的电话时,他说:“看了你们的系列报道,我觉得自己的家境比他们都好,我愿意把受资助的机会让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一个自己也需要帮助却将机会让给更需要帮助的学子,这种胸怀令我感动。
助学活动中,八名受助对象将以公开报道的形式接受社会的监督。活动一开始,市一中推荐的第一个受助学生就是邢云(化名)。据知情老师介绍,邢云的家庭有点特殊,现在她父亲还在生病,急需要帮助。她一直在借同学的钱为父亲治病,目前已经借了三四千了。我拨通了邢云的电话,并和她约好一起去学校采访。可是就在采访的前一天晚上,邢云给我打来电话说:“尽管我现在很需要钱,可是我觉得把自己的情况展现在公众面前,我自尊心接受不了,还是把受资助的机会让给他人吧。”
此次助学活动目的就是让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帮助。在活动接近尾声,垦利一中的尚东岳把受资助的机会让了出来,这让邢云受助的机会有了峰回路转。那天晚上,我又一次拨通了她的电话。邢云讲述了自己特殊的家庭情况。一个人远离父母,孤独地在一座城市里上学,她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没有埋怨父母的分离,甚至理解和宽容地看待父母的每个选择,把磨难当做人生特殊的财富,勇敢地去迎接人生的一次次考验。她说:“如果命运让我再做一次选择,我会牵着父母的手勇敢地承担任何风雨,再也不要分开。”那晚,邢云向我敞开了心扉,诉说了不为人知的痛,听了她的故事,我泪流满面。邢云请求我在刊登她的故事时,能给她化名。这样一个有强烈自尊心、不向命运屈服、笑对人生的女孩,值得我们尊重。征得领导同意,我们给她用了化名———邢云,希望这个名字能从此给她带来幸运。
采访中,令我感动的事情还很多。我们的第一篇报道刊发后,就有读者打来电话咨询捐款事宜,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爱心账号,希望体彩助学活动能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其中。8月17日下午5点21分,有一个不留姓名不留电话的爱心人士说,看了报道很想资助这些贫困生,并向我要了银行账号。我再三要求他留下姓名和电话。他却说,只想献份爱心,自己是个打工的。说完就匆匆挂断了电话。8月18日,我们的爱心账号有了第一笔捐款20元。虽然钱数不多,但是爱心无价。在爱心的天平上,这位农民工兄弟的20元钱同样沉甸甸。我们的报道,也为爱心人士与寒门学子搭建了一个爱心对接的桥梁。看了利津二中宫丽丽的报道,读者林女士为她捐款500元;8月27日,看了邢云(化名)的报道,孙建芳女士为其捐款600元,并表示每学期资助她600元,直到她读完四年大学。
在采访中,走近这些学子,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困境中的乐观和坚强,成长与希望。他们自立自强、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感染了我,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精神世界富足的一面。爱心是生命飞扬的羽翼。相信乘着爱的翅膀,他们会飞得更高更远。(记者 李琳)
新闻推荐
《三胞胎男婴急缺奶粉钱》追踪报道红十字会为三胞胎送来救急奶粉
本报热线8338100讯9月24日,垦利县胜坨镇坨东村三胞胎的母亲刘莲娥打来热线电话,感谢大家对三胞胎的关注,并希望通过报纸感谢红十字会的援助。本报8月23日A4版刊登了《三胞胎男婴急缺奶...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