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4050”人员就业难现象透视

黄河口晚刊 2010-01-25 00:29 大字
1月20日上午,东营市今年首场大型就业困难对象专场招聘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记者在现场发现,虽然大部分招聘单位考虑到应聘人员的实际条件,纷纷放宽了用工年龄限制,但基本都在“40岁以下”;而将年龄放宽到50岁的几家急聘保姆的家政公司,开出1500元的月薪却又少人问津。

“4050”人员

想找岗位不容易

1月20日上午9时,市人力资源市场一楼交流大厅内人潮涌动,经过紧张有序的洽谈,有1056人与用人单位达成求职意向。前来求职的“4050”人员为数不少,但据记者观察,他们中间真正应聘成功者所占比例并不太高。“我家离这儿近,平时就隔三差五到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家住东营区新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也不会什么技术,但踏实肯干能吃苦。“我没什么别的要求,年轻人干不来的,我都能接下,可人家总嫌咱年龄大,你说说,42岁算老吗?”她无奈地说。

与李女士一样,今年51岁的宋女士也遭到了用人单位的婉拒。“我就想找份离家近点的工作,好方便照顾老人。”她说,去年夏天自己在西城一家服装店找到了份工作,可干一样的活,工资却比年轻人少了一百。“我实在气不过,就走人了!”从那以后,宋女士只好待在家里。此次招聘会她再来试探“行情”,感叹到“单位都不错,岗位也挺多,可像我们这些50多岁的人,想找到工作可就难上加难了。”“在招聘会上,面向我们这些年纪较大的人招聘的工作,大多是些苦累活儿。”从垦利县专程赶来求职的巴振峰今年46岁,前几年下岗后经熟人介绍在一家企业干保安,虽然管吃包住,可每月工资才 800元。“跟周围的亲戚朋友们一比,感觉差距太大了,只干了两个月,就辞职了!”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有几个家政公司正在招聘保姆,对年龄条件要求不高,待遇也较丰厚,但一些适龄的求职者只在摊位前徘徊片刻便匆匆离开。据招聘方介绍说,当前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虽然如今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很多人仍然把家政服务特别是“保姆”行业视作“服侍人”、低人一等,因此,部分“4050”人员碍于面子不愿“屈就”。

企业苦衷

都是年龄惹的祸

企业需要有活力的年轻人,也需要有经验的成熟员工,“4050”人员大多经验丰富,却为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此,现场参加招聘的企业负责人各有看法。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是技术活,同样工作条件的招聘,肯定是愿意选择年轻些的求职者。”河口区一家食品企业的招聘负责人表示。

东营经济开发区某机械加工厂的招聘负责人说,有些大学生刚开始就业,收入只要能维持自己生活就可以了,但“4050”人员不会这样。“他们很多人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很重。我们是刚起步的小企业,薪酬待遇水平暂时不会很高,有时基本月薪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的招聘负责人也表示,由于年纪较大,“4050”人员对很多新生事物都不如年轻人接受得快。“我们想招聘的收银员岗位,需要使用电脑进行结算,但许多年纪大的求职者没有电脑操作经验。”位于东城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招聘负责人认为,即使在普通岗位招聘年纪大的员工,也要比培训年轻员工耗时更长。

对家政公司来说,年龄显然不是问题,而且,年纪较大的人具备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更适合从事家庭服务业。但是,一方面大多数求职者不愿从事这一行业,另一方面由于“4050”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专业训练,对老人和孩子的照顾缺乏必需的护理知识,甚至对有些家用电器和器具不会正确使用,在个人生活方式和家务达标要求等方面,与用户的期望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家庭服务业市场发展需求。

业内点评

吃苦耐劳从头来

“‘4050’人员就业难,关键还是难在心态。”市职业介绍中心副主任成照俊分析说,这些大龄失业者要实现就业,面临着来自社会和自身的众多困难与不便,客观上说年龄是一道坎儿,但求职者主观存在的心理障碍、缺乏专业技能等原因也不容忽视。

成照俊表示,“4050”人员大多出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招聘单位应当看到他们的长处,发挥他们的优势。同时,“4050”人员也应当正确进行工作选择,学历低不要紧,只要愿意多学多做,把心态放平、放稳,踏实肯干不挑拣,找份工作并不难。他介绍说,为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东营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对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对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4050’人员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我们正在逐步提供和完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技能的,将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帮助实现技能就业;对有创业愿望的,为他们提供技能和资金支持,帮助其成功创业;对年龄较大、技能水平偏低、确实难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将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同时,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各县区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作用,依托各乡镇、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事务所,随时掌握这些人员的就业动态,及时提供援助服务,努力形成\‘4050’人员就业的长效帮扶机制。”谈到以后工作的开展,成照俊满怀信心。

记者感悟

关注民生促和谐

通过现场采访和观察,记者深切地感受到,“4050”人员就业难既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社会普遍问题,也是一个被劳动保障部门纳入重点工作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用人单位不愿招40岁以上的人,其用意人们可以理解,哪个单位用人不希望是精力充沛、年轻力壮?但是,如果“4050”人员得不到及时就业安置,也就难以避免地引发一些社会矛盾。首先从人力资源自身特点来说,“4050”人员正值中年阶段的最成熟时期,工作阅历和社会经验相对丰富。到了这个年龄就不再被招用,无疑是社会人力资源的极大闲置和浪费。再作为一个家庭来讲,“4050”人员是家庭的“主心骨”和“顶梁柱”,他们身上肩负着家庭生活的重担,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就业并获取稳定收入,就会影响着家庭的生存保障。最后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就业是民生之本,建设和谐小康的社会,需要城乡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走向共同富裕。“4050”人员就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温饱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全社会要给予高度关注,共同为促进“4050”人员就业作出积极努力。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把就业渠道拓展得更宽一些;要通过推动全民创业,把就业岗位提供得更多一些。“4050”人员也要不等不靠,自强自立,通过自主创业,寻找致富门路,趟出一条超越自我、奋发有为的阳光大道。

(特约记者 北辰 通讯员 高钧) 

新闻推荐

40岁农家女考上国家公务员

▲李正正在专心看书"class="group1"target="_blank">▲李正正翻过多遍的专业书"class="group1"target="_blank">▲李正正在辅导女儿做功课"class="group1"target="_blank">她,初中毕业因为成...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