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靠海吃海“新范本”培育海中“软黄金”垦利县崛起全国第三大海参养殖基地

东营日报 2010-01-27 01:25 大字
垦利讯 目前,垦利县海参养殖发展迅猛,2009年发展海参养殖面积3万亩,全县海参养殖面积达到4.5万亩,年产量突破2500吨,产值达到4亿元,跃居全国三大海参养殖基地之一。

然而,这还只是个开始,为了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垦利县把目标瞄向了素有海中“软黄金”之称的海参,专门规划了20万亩海水滩涂养殖区,大力发展以海参为主的高效生态渔业。预计到2012年,全县海参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

如此大的产业规模,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2003年以前,该县从来没有人养过海参,自然海域里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海参。2003年底,垦利渔业主管部门根据当地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的特点,引导东营市蓝田水产养殖公司在孤东十八号桥,投资150余万元建设一处50亩高标准海参养殖池塘,投放了规格为120头/公斤的大规格刺参苗种26万头,进行养殖试验。一年后海参平均8-10头/公斤,亩效益达2万元以上。2007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国家级专家鉴定。

为了让当地农民放心养殖,尽快把这一富民强县产业推广开,当地政府部门没少费心思。根据海参养殖一次性投资大,一般农户养不起的现象,出台了专门的扶持政策,垦利县对在2005年到2007年投资建设海参养殖池塘的,给予每亩1000元一次性补助,东营市对于2006年至2008年,发展海参养殖的养殖户,根据池塘建设标准每亩给予1500元、3000元的补助。在政策的带动下,垦利县的海参养殖业有了较快发展,2008年全县海参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5000亩,但由于海参养殖的周期性较长,一般2至3年见效益,而且由于海参刚刚引进,有些养殖户因为缺少经验,管理不善赔了钱,很多养殖户又因此想养而不敢养。为此当地渔业主管部门除了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外,还到处考察市场,积极寻求合适的龙头企业,利用他们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经验,起到示范带动效应,打消养殖户们的顾虑。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垦利县引进了大连有德渔业集团。该集团具有多年的养殖海参的经验,海参养殖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在黄河口现代渔业区内租赁土地15000亩,全部进行海参养殖。目前,该公司15000亩池塘全部放苗投产,海参生长状态喜人,2010年秋季即可陆续收获,产值保守估计可达 1.5亿元。在有德集团的带动下,垦利县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养殖企业加入到海参养殖的大军中。

随着养殖规模的快速扩大,海参养殖已成为垦利县拉动渔业经济增长和增加渔民收入的主导养殖产业。为引导好这一产业的发展,避免重蹈“对虾”、“扇贝”的养殖灾难以及“大菱鲆”药残事件的惨痛教训,当地主管部门居安思危,从苗种、水质和管理三大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严格实行养殖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药品抽检制度,加强海参关键技术和新模式研发,健全海参养殖病害防治体系,建设海参良种场,积极宣传引导消费,打造“黄河口海参”品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王成福 杜玉梅 仲雷 孙兴涛) 

新闻推荐

爱心助学情暖人心

1月5日,在垦利县兴隆街道办事处“爱心助学卡”发售点,人们争相购买由共青团垦利县委开展的“和谐垦利,感谢有你,捐资助学,奉献爱心”爱心助学卡。此次活动旨在创新捐资助学方式,为希望工程筹集助学...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