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个“含氟村”正式销号,全县城乡供水实现同源、同水、同质 广饶:城乡百姓同喝“一碗水”
□韩伟 报道广饶第二水厂水质深度处理系统,采用超滤+纳滤水处理工艺。□记者 贾瑞君 李 明
通讯员 孙玉森 孙孟建 报道
本报广饶讯 10月30日,广饶县水利局局长张志伟拿到了该县疾控中心出具的水质检测报告:样本氟化物浓度0.3mg/L,远低于国家标准1.0mg/L。张志伟悬了整整15天的心也终于落了地。这份报告的出炉也意味着丁庄街道和陈官镇的71个“含氟村”从国家卫生部门的监控名单上正式“销号”。
就在半个月前,陈官镇和丁庄街道饮用水氟化物浓度的取样校测还高达2.1mg/L。随着今年10月份该县庐山路输水管线的全面贯通,2个镇(街)的饮用水氟化物超标彻底成为历史。“庐山路输水管线(自来水)工程总投资3300万元,沿庐山路(綦公路至广青路段),铺设自来水输水管线20公里,彻底解决了陈官镇、丁庄街道2镇街居民的饮水问题,让村民们喝上了县城来的自来水。”张志伟说。
陈官镇和丁庄街道位于广饶县北部,多年来饮用的水源是小清河以北地区的500米以下深层淡水,原水氟含量超标。“陈官镇的姑娘最怕吃当地的水,喝多了会变大黄牙。”陈官镇杨斗村村民杨振义拧开家里的水龙头半打趣地说,“现在这水,喝多少都不怕了。”
吃水难、吃水“咸”一度是困扰杨振义和周边村民的难题。“俺村有口古井,距今500多年了。以前的时候,附近5个村都来挑水吃。别看这井水看上去很清、很干净,但喝起来咸咸的。”杨振义说,现在这口古井已经作为文物古迹保护起来,成为研究全镇饮水历史的生动例证。自2007年起,陈官镇统一规划,建设地下输水管道,把深井水输送到各家各户,让老百姓吃上了“自来水”。
自来水通了,方便了群众生活,但地下水含氟量超标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虽然建设了除氟设备,但处理效果不稳定,水质仍达不到生活饮用水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饶县早在2016年开始便着手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从县城自来水厂修建“送水”管网,今年10月17日实现正式供水,自此,农村老百姓和城市居民同喝“一碗水”。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2019年至2020年在全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广饶县投资3.89亿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4项系列工程,着力解决用水高峰期供水量不足、供水压力偏小、水质硬度偏高、少数村庄水质含氟超标、镇街集中供水站水处理工艺较为简单等问题,逐步实现全县城乡供水“同源、同水、同质”。这也被纳入全县2019年度惠民实事。
县城水厂的水如何保证安全?顺着广饶县孙武湖景区西侧道路南行,记者发现每隔300米左右就有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水源井,每个井都被围栏、高清摄像头等设备严密“武装”。“像这样的水源井全县共有58眼,明年将增加40眼500米以下深井,届时不但满足广饶城乡供水要求,还将为东营城区供水提供水源。”广饶县自来水公司党总支书记张永涛说,所有水源井全部位于泰沂山脉水系,每天还会对水源地和管网的水进行11项数据的取样检测,疾控部门每季度对城区16个采样点进行42项指标检测,每年对出厂水进行106项全分析,确保水质合格率达100%。
水质检测只是第一步,在广饶县第二水厂的中控室内,整个供水管网的压力、水源井上水量、瞬时流量等数据一目了然。“如果管网出现泄漏等问题,平台会自动报警,保证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第二水厂厂长李家军介绍,为提高水质,该水厂还投资2000多万元上马一套“超滤+纳滤”水处理设备,106项水质指标全面提高。
提前谋划,高标准推进,换来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广饶县也在全省立了一个“标杆”。前不久,广饶县水利局在全省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工作视频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是7个发言单位中唯一的县级部门,广饶经验在全省推广。
新闻推荐
□郭青青高峰近日,广饶县大王镇根据省市县工商联的总体要求,依托镇级商会平台、企业微信平台充分发动宣传,号召全镇...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