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杨长寨17年创建四所国际生态学校这位“绿色”校长不简单
杨长寨参加“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环境教育培训交流活动并发言。
今年6月16日,“12369环保热线微信进校园—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在济南回民中学举行。
杨长寨与三中的学生们一起将回收的塑料瓶打包。
济南回民中学在校园内设置了13个雨水回收桶,收集的雨水用于浇花、涮拖把等。
骑行研学科考活动中,学生们对采集到的小清河水样进行标记。
今年6月5日,由生态环境部和联合国环境署联合主办的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济南回民中学校长杨长寨作为“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十名代表之一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并被授予“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荣誉证书和奖章。而此前,他曾经连续两年入选“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同时入选的还有袁隆平、姚明等人。在该活动的网上投票中,他曾位列民间行动组票数第一名。
在济南教育界,提起杨长寨,很多人都说“就是那个十几年前就开始搞环境教育的老杨”。自2002年担任济南中学(原济南铁路一中)教育处主任以来,他就把开展环境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他先后在四所高中学校工作,但不管单位与职务如何变化,他都持之以恒地痴迷于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一干就是17年。17年来,他坚守公益初心,在绿色教育之路上奋力跋涉,顽强地耕耘在中小学环境教育这片土地上,播撒“绿色”的种子。
骑行,从源头至入海口10年守护家乡河
“小河长,守护小清河!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伴随着一声声嘹亮的口号,8月7日早上9点45分,杨长寨身着一身骑行服打头阵,带领一支20人的自行车骑行队伍在蒙蒙细雨中驶出回民中学的大门。
骑行队伍由20人组成,10位学生、10位老师,接下来的10天里,学生们将化身“小河长”,从小清河源头行至入海口,每10公里取一次水样。行程结束后,他们将绘制一份小清河河流水质状况图递交有关部门,为守护小清河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今年暑假,回民中学组织的“‘小河长’守护小清河骑行研学科考活动”。而骑行队伍中更是少不了杨长寨的身影。320公里的总行程,55岁的他除中途返校处理工作外全程参与骑行,骑行路程达200多公里。说起组织这次骑行的目的,杨长寨表示,10年前在济南中学任教时,他便组织了“保护母亲河保护水资源”行动,带着学生连续52个月于每月最后一天去小清河取水样。那时候,他便产生了要带学生从源头考察小清河的想法。“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下一步,回中将绘制小清河河流水质状况图,并将水样交给相关部门做更精准的检测。”杨长寨说。
这是一次筹备已久的骑行。10名学生都是经过筛选报名、面试等环节,层层选拔而来。由于最终入选的学生中有4名女生,学校又特意安排两位女教师加入骑行队伍。出发前,学校早早配齐了头盔、骑行服、保险绳、救生圈、骑行雨衣、雨鞋套等安全装备以及各种常备药,还做了相关培训和训练。
按计划,他们将用5天的时间穿过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等5市的12个县(市、区),最终抵达小清河入海口。但受降雨和台风影响,他们中途在广饶宾馆休整了3天,最终于8月15日抵达小清河入海口。
8月9日下午,骑行队伍在淄博境内被暴雨袭击。大家临时跑到桥洞下避雨,但雨水之大、风力之强让大家瞠目结舌。高三一班的李函说自己“惊呆了”,她看见雨水大得像从天上倒下来,风力强到把雨从七八米宽的桥洞这边吹到那边,雨停后,地里的玉米倒了一片。
8月10日,骑行队伍在风雨交加中推着车子走过了一段满是水坑的路。带队老师刘迎旭回忆说:“水坑早被雨水连成一片,看不清楚到底有多深。大家浑身都湿透了,鞋子一跺脚就出水,手套一攥就哗哗往下滴水。”“骑行服就没干过,热天被汗水湿透,雨天被雨水湿透。”带队教师郑德浩总结说。但风雨再大,没有一个人掉队。
这不是一次单纯的体能锻炼活动,而是一次骑行科考活动。骑行中,大家每10公里取样一次,最终取样15次,并对水样的PH值、氨氮、COD(化学需氧量)、磷酸盐等指标进行了初步检测。
取样过程并不容易,小清河河岸陡峭,大家经常需借助竹竿、树枝等工具才能取到水样。“这项工作主要由老师完成,孩子们则负责协助灌装水样、写标签。”回民中学政教处主任、骑行队长万胜国说。
一路上,杨长寨主动带头捡垃圾。此外,他还带领大家参观了污水处理厂、南水北调水渠。出于对小清河的热爱,他每到一处便情不自禁地讲起小清河的历史。
看过、思考过以后,大家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多担当意识。同时,骑行的过程,也成了孩子们亲近小清河、守护小清河、感悟小清河、记录小清河的过程。成片的玉米地、高粱地、棉花地,还有地里的黄豆,让很多孩子觉得惊奇。有个学生甚至惊呼:“原来黄豆是长在地上的!”
其实,这就是杨长寨组织这次活动的初心。
开展“绿色”教育校园就是环保公益“舞台”
“我工作过的四所高中学校,从校园到师生都逐渐‘绿’了。济南中学、济南十一中、济南三中、济南回民中学都获得了由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和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联合授予的‘国际生态学校’称号。”杨长寨说。
说起这位“绿色”校长,还要从他的第一个“阵地”——济南中学说起。“我和这所学校的难解之缘,始于1985年。那年我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到济南中学任初中和高中化学老师。”杨长寨说。化学专业出身的杨长寨,对污染问题格外敏感。过去在教室做化学实验时,往往会有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从而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杨长寨意识到这个问题,便从改进实验方式入手,尽可能避免对学生产生危害。从“环保教室”到“绿色校园”,杨长寨逐渐意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今天污染环境的人,都是从学校走出来的。”这是杨长寨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此他格外重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2000年,济南中学被授予区级“绿色校园”,这也是杨长寨第一次听说学校还有这样一项荣誉称号。而什么是绿色校园?杨长寨开始了他的探索,坚持“绿色教育”也成了他今后教育生涯的主题。
在济南中学的26年间,杨长寨先后当过化学老师、大队辅导员,又从教育处主任直到副校长等职。2002年,在担任教育处主任期间,他主动请缨,领衔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从此他开足马力,排除障碍,按照省级绿色学校的标准,从课程设置、教育科研、专题活动、环境卫生、资源节约、废品回收、食品健康等方面入手,制订计划,分步实施,并邀请专家来校讲课和外出参观交流培训。
学校开设了学科教学渗透环保课,参与各级环保知识和技能竞赛,并多次获得全国等各级的奖励。学校环保协会成为全校活动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学生社团,学校环保总站每年回收废旧塑料瓶4万余只,前后累计节约水电费60余万元。学校投资建设了全省第一个高中学校实用型和教学型太阳能发电站,举办了中瑞合作环境小硕士班(YMP)7批次,参加省级绿色课程学习班3个批次,300多位师生先后被瑞典隆德大学和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评为环境小硕士和优秀指导教师以及省生态环境厅、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环境小行家、市级环境小卫士等。学校和大批师生在多个活动中获奖,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学校每年表彰一批绿色学校园丁和绿色小卫士、绿色班级,从领导到师生普遍尝到了开展环境教育的甜头,对环境教育支持的多了,漠视的少了,参与的多了,旁观的少了,环境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学校终于被原省环保局和省教育厅联合授予省级绿色学校称号。这时杨长寨也被任命为副校长,且继续负责环境教育和绿色创建工作。“这样我的平台高了,开展环境教育的难度也就小多了,更加得心应手了。”杨长寨说,“2009年,济南中学参加了首批国际生态学校项目,并于第二年获得了‘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这期间学校师生对环境保护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校园也明显更‘绿’了。”
当做好了所有工作之后,最后一步——生态规章也就水到渠成了。学校发动生态学校委员会的成员都拿出自己的“生态规章”,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一首歌,有的是一首诗,最终大家经过讨论和投票,产生了济南中学首个生态规章——节约水电有我他,杜绝跑漏公德大。节纸节材德行好,地球家园我来保。按时关闭黑板电,电教电源及时断。走廊电灯不常亮,厕所人走灯关上……
如今的济南中学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学校中心的小花园,喷泉欢快地喷涌着,栖息在两座鸽舍内的白鸽为校园增添了一份生机。“不夸张地说,济南中学的校园是济南市最美的校园。”杨长寨自豪地说,“我在济南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10年里,体会很深的一点就是要做好环境教育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勇气和毅力,如果别人说个风凉话,你就怕,那你什么也干不成。”
一路执教一路“绿”
绿色环保种子植入孩子心田
2011年5月初,杨长寨离开了工作了26年的济南中学,调任济南十一中党委书记。“最让我感到可喜的是,学校曹校长跟我电话联系的第一句话就是‘杨书记欢迎你,咱十一中环境教育怎么办?’我们俩一拍即合,在第一次党委会上集体作出决策——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和省级绿色学校。”杨长寨说。
在国际生态学校创建中,十一中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进步很快。有了济南中学创建的经验,有了校长的支持,杨长寨更能够一展身手,在十一中的创建过程中,比济南中学更方便、更快捷、更直接、更到位。学校加大投入,支持干部教师参加绿色培训,在全省高中学校中第一个成立了环境教育中心,成立了绿色天使环境保护协会,建设了气象台和环境教育专用教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比如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公开课、专题讲座、外出参观、知识竞赛、国旗下演讲、演讲比赛等,环境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资源节约方面,学校在学生大厕所安装了声光控的节水器,开展节电宣传和检查,当年比2010年节电7万度,节水近1.1万立方米。
2012年10月,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十一中通过了评审,被授予了2012年度国际生态学校称号和绿旗。而且,学校同样有了自己的生态规章——以节约用水为荣,以浪费水源为耻。以人走灯灭为荣,以浪费电力为耻。以双面用纸为荣,以挥霍纸张为耻。以拒口香糖为荣,以乱吐乱丢为耻……
2012年,杨长寨又来到了济南三中任学校的党委书记。作为市直高中学校,济南三中要比济南中学和十一中大得多,有两个校区,占地200多亩,教职工人数几乎是前两个学校的总和。“虽说学校比较重视节约型学校建设,但总体制度建设不完善,环境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绿色创建工作基本没有人负责。”杨长寨坦言。
但是到任后,杨长寨依然果断决定,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和省级绿色学校,并在两个校区分别举行了启动仪式。“对于我来讲,工作的压力比济南中学和十一中都大,主要原因是两个校区,管理有跨度,精力相对分散,工作量大了几乎一倍。”但是有了前面两个学校的基础,杨长寨也将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扎实到位。
付出就会有回报。2014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这天,国际生态学校绿旗第一次在三中校园里迎风招展,同校园外麦田的绿浪遥相呼应。
提起回民中学,济南人肯定不会陌生。这座始创于1951年的以民族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已经在济南走过68个年头。2017年,因为一位新校长的到来,一些变化正在校园中悄然发生。绿色校园、生态校园正在变成济南回民中学的新名片。
2017年12月4日,杨长寨从济南三中党委书记位置调任济南回民中学任校长。2018年1月8日,他就带领学校师生启动了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工作,“资源回收总站”与“绿色小记者站”相继举行了挂牌仪式,学校还立即开办了“水科技”“根与芽”环保社团,马不停蹄、只争朝夕地开始了他任职的第四所学校的环境教育历程。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活,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杨长寨看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点点滴滴中加以渗透。在回民中学,环境教育不仅体现在礼堂里、书本里,更体现在校园里的许多小细节:这里每间教室的电灯开关处都贴着小提示,提醒同学们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校园里见不到学生吃口香糖。“以前都是只用一面,现在两面都写,别看是不起眼的改变,一年下来能节约一半的本子。”不少学生表示变化就是实在在发生在自己身边。
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杨长寨带领干部、教师天天在校园内外对违约的学生尤其是携带一次性方便袋包装食品的学生和个别教职工进行耐心的教育劝导,风雨无阻。他为每个班级配备环保委员,负责节水、节电和资源分类回收等工作,并指导开展绿色班级、绿色小明星、绿色学校园丁奖等评比,每年表彰一次,他还亲自上阵指导学生回收塑料瓶等再生资源。
今年6月2日,回民中学在2019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中被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绿旗,杨长寨亲自接过了他“绿色教育”生涯中的第四面绿旗。
“节约的经费是看不出来的,但是通过年度用电、用水、用纸的数量,可以看出节约带来的变化。让每一分经费都花到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去,这既是对资源的节约,也是教育经费效益最大化的实践。”杨长寨告诉记者,十几年来,他坚持的绿色教育至少完成了3个“100万”:累计年减少使用塑料袋100万只,累计回收塑料瓶100万只以上,累计节约教育经费100万元以上。“许多学生,包括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自己的QQ空间、微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不使用方便袋等一次性用品的体会和感受,盛赞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带给自己的人生观变化的感受。这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鼓励。”
正是这样一位“走到哪里,就把环境教育带到哪里”的“绿色”校长,让“爱绿色就是爱生活”的环境教育理念在他所到之处遍地开花。他先后为生态环境部与教育部相关部门举办的全国环境教育培训班讲课、为全省以及全市绿色教育培训班和全国各地兄弟学校讲课近百次,毫无保留地传授着环境教育的经验,影响着更多的人加入到环境教育的队伍中。现在,在他的带动下,济南十五中等学校纷纷开展起环境教育,越来越多的学校自发组织环境教育课堂。在济南,已经有27所国际生态学校、117所省级绿色学校、570所市级绿色学校,绿色办学正在成为济南的校园新风。 (本报记者高明)
提起杨长寨校长,我会有更深刻的印象。2004年9月,当我踏入济南中学就读,就听说了这位在校园里颇有名气的“老杨”。那时的他,每天会出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而他最鲜明的标志就是手里拿的一个扩音喇叭。早操时队伍不整齐,学生在校园内不遵守规章制度,他都会毫不留情地拿起喇叭高声训斥,“杨喇叭”的外号也不胫而走。有人说他过于严格,有人说他不讲情面,而现在回想起来,毕业的学生,没有一人说他的不好。也正是因为他的恪守原则,才让起初不为人重视的绿色教育逐步推行,造就了一方美丽校园。
一直以来,许多人简单地理解绿色环保公益,就是种树、捡垃圾,甚至游走宣传即可。然而,这仅仅是某些“持久战”的表象活动之一而已,生态文明不可能仅仅靠种树就可以实现,绿色环保不可能依靠捡垃圾就干净美好。杨长寨的绿色教育,是让环保的理念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成为每个学生的行动自觉。我在济南中学就读时,每周都会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拿出半天的时间进行全校大扫除。有人会觉得拿出课业时间做这件事不值得,但老杨的坚持换来的不仅仅是校园的整洁,更是学生环境意识的提升。
与杨校长2个小时的交流,把我一下子拉回到校园时光,更了解了很多我离校后发生在他身上和他所任教的学校里的故事。他依旧是那个个子不高、做事雷厉风行的杨长寨,而绿色教育的路上,他的公益初心也依然未曾改变。
新闻推荐
广饶讯广饶县残联在扶贫工作中,将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的落实,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温暖残疾人心灵的重要举措,确...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