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特色种植助农增收 广饶:“稀罕物”做出大文章

大众日报 2019-09-05 11:21 大字

□记者李明

通讯员谭芳凡芹孟建报道

本报广饶讯金秋送爽,硕果飘香。眼下正值猕猴桃采摘上市的季节,8月27日,在广饶县泽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放眼望去,猕猴桃种植基地内郁郁葱葱,连片的棚架下,密密匝匝的黄褐色的猕猴桃挂满枝头,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游客们于挂满枝头的猕猴桃中,挑中一颗体态“丰满”的,伸手轻轻摘下,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这里的土质好、水源好、生态环境好,种出来的猕猴桃皮薄,果肉细嫩,沁甜无酸味。”合作社理事长成秋良一边招呼客人,一边介绍着自家猕猴桃,脸上笑开了花。“之所以选择猕猴桃作为种植主业,我看中的是它的丰富营养和市场前景,此外管理起来用工少、病虫害少,几乎不用施加农药。”

种植猕猴桃之前,成秋良就职的企业遭遇破产,他下岗后赋闲在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随村“两委”到淄博市博山区参观考察,看到那里的很多农民依靠种植猕猴桃发家致富。随后,他又到陕西省周至县、眉县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在分析了自家土壤、气候、环境都很合适后,当即决定选择猕猴桃这个当地人眼中的“稀罕物”进行种植。先后投资近30万元,流转土地15亩,引进了徐香、碧玉、黄金果、金艳等优质品种,在家门口建起猕猴桃种植基地。

“想着容易,做着难啊!猕猴桃这种水果娇贵得很,既怕旱又怕涝还怕风,所以特别怕碰上恶劣天气,在地形上要选择地势高、水源足的地方。”成秋良介绍,因为种植猕猴桃前期投资大,而且三年之内基本不挂果,也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收入,所以对于种植户来说,前期只有付出没有收获,压力非常大。由于种植之前做足了“功课”,成秋良也有了一套自己的“种植经”:“搭架子的时候选择的是平架,这样锄草、翻地等都能用机械操作,省时省力。而且种植的过程中不打农药,不施加任何化肥,都是用鸭粪作为肥料,种出的猕猴桃是真正的纯天然无公害农产品。”

如今,成秋良的猕猴桃种植基地迎来了第四年的产果期,目前亩产达到3000斤,价格在5-7元不等,预计今年产值可达20多万元。明年逐步进入盛果期后,亩产达五千斤左右,随后盛果期长达十五年。“除了通过微信、网店等网上销售外,大部分都销售到县内超市、客商。还有市民认准了咱家猕猴桃,到基地进行采摘。”成秋良说。

在成秋良的带动下,广饶街道颜徐三村周边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猕猴桃的种植队伍中。怎么管理,怎么发展,成为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大家一致商定成立合作社,发展合作共赢、抱团闯市场的合作之路。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2户,发展猕猴桃种植基地140余亩,合作社统一购买了猕猴桃苗,统一聘请专家到合作社指导,统一组织病虫害防治,并与旅行社等初步签订了合作协议,与附近的草莓、葡萄等采摘结合,成为休闲参观采摘的又一亮点。

“合作社将加强宣传力度,打造广饶‘颜三’品牌,做好三个一:注册一个商标,申请一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把认证一个猕猴桃产品为绿色食品也提到日程上,做好合作社种植管理,通过发展名优特新水果种植,促进当地种植户增收致富。”成秋良对合作社下一步的发展有思路、有想法,信心十足。

新闻推荐

广饶县同和小学 读书观影 充实暑期生活

通讯员苏建军李艳霞报道为提升学生的文学理解力、文化洞察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近日,广饶县同和小学阳光中...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