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回民中学20名师生,9天时间,骑行320公里,取水样15次骑行科考小清河

济南日报 2019-08-22 11:23 大字

骑行中,20人的队伍没有一人掉队。

8月7日至15日,济南回民中学的20位师生参与了一场“‘小河长’守护小清河骑行研学科考活动”。他们于蒙蒙细雨中出发,沿小清河源头一路骑行至入海口,实际骑行路程达320公里。期间,他们每10公里取一次水样,最终取样15次。

骑行活动由回民中学校长杨长寨亲自带队。骑行结束后,他们将形成小清河水质报告,还将把水样送到相关部门进行精准检测。

从源头骑行至入海口 全程320公里雨水加汗水 他们身上的骑行服没干过

骑行队伍由20人组成,10位学生、10位老师。8月7日9:45,随着杨长寨的一声出发令,他们踏动车轮,在并不温柔的雨中正式驶出回中校门。

这是一次筹备已久的骑行。10名学生都是经过筛选报名表、面试等环节,层层选拔而来。由于最终入选的学生中有4名女生,学校又特意安排刘迎旭和田锦艳两位女教师加入骑行队伍。出发前,学校早早配齐了头盔、骑行服、保险绳、救生圈、骑行雨衣、雨鞋套等安全装备以及各种常备药,还做了相关培训和训练。

8月7日,他们一路骑行至小清河源头,并沿河骑行了50多公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已双双接近花甲之年的杨长寨和副校长张诚伟亲自带队骑行。

按计划,他们将用5天的时间穿过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等5市的12个县(市、区),最终抵达小清河入海口。但受降雨和台风影响,他们中途在广饶宾馆休整了3天,最终于8月15日抵达小清河入海口。

除了累、爆胎以及轻微的腹泻,“雨”是最大的考验。

8月9日下午,骑行队伍在淄博境内被暴雨袭击。大家临时跑到桥洞下避雨,但雨水之大、风力之强让大家瞠目结舌。高三一班的李函说自己“惊呆了”,她看见雨水大得像从天上倒下来,风力强到把雨从七八米宽的桥洞这边吹到那边,雨停后,地里的玉米倒了一片。

8月10日,骑行队伍在风雨交加中推着车子走过了一段满是水坑的路。带队老师刘迎旭回忆说:“水坑早被雨水连成一片,看不清楚到底有多深。大家浑身都湿透了。鞋子一跺脚就出水,手套一攥就哗哗往下滴水。”

“骑行服就没干过,热天被汗水湿透,雨天被雨水湿透。”带队教师郑德浩总结说。

但风雨再大,没有一个人掉队。

携带专业设备出行 取水样15次这是一次以环境教育为目的的科考活动

这不是一次单纯的体能锻炼活动,而是一次骑行科考活动。骑行中,大家每10公里取样一次,最终取样15次,并对水样的PH值、氨氮、COD(化学需氧量)、磷酸盐等指标进行了初步检测。

取样过程并不容易,小清河河岸陡峭,大家经常需借助竹竿、树枝等工具才能取到水样。“这项工作主要由老师完成,孩子们则负责协助灌装水样、写标签。”回民中学政教处主任、骑行队长万胜国说。

一路上,杨长寨主动带头捡垃圾。此外,他还带领大家参观了污水处理厂、南水北调水渠。出于对小清河的热爱,他每到一处便情不自禁地讲起小清河的历史。

看过、思考过以后,大家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多担当意识。有位同学说:“我要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并努力影响身边的人。”

当然,骑行的过程,也成了孩子们亲近小清河、守护小清河、感悟小清河、记录小清河的过程。成片的玉米地、高粱地、棉花地,还有地里的黄豆,让很多孩子觉得惊奇。有个学生甚至惊呼:“原来黄豆是长在地上的!”

其实,这就是杨长寨组织这次活动的初心。

在济南教育界,提起杨长寨,很多人都说“就是那个十几年前就开始搞环境教育的老杨”。自2002年至今,杨长寨一直致力于开展、推广绿色教育。他曾连续两年入选“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今年6月5日,还被授予“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荣誉证书。

本次活动,55岁的他除中途返校处理工作外全程参与骑行,骑行路程达200多公里。

早在10年前,他便组织了“保护母亲河保护水资源”行动,并带着学生连续52个月于每月最后一天去小清河取水样。那时候,他便产生了要带学生从源头考察小清河的想法。“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下一步,回中将绘制小清河河流水质状况图,并将水样交给相关部门做更精准的检测。”杨长寨说。

对于这项活动,山东省水利综合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新表示,目前,水情教育是国情省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更是水情教育的重要目标群体。这次活动体现了一个教育者的教育担当。 (本报记者范开云)

新闻推荐

花官镇草桥北村村民戴秀贵 危急时刻,排涝沟里救起母子俩

“要不是老大哥,俺娘俩都没命了!”8月17日,在广饶县花官镇草桥北村刘玉梅家里,说起8月16日经历的险情,刘玉梅十分激动...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