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仰和生命诠释“共产党宣言” 记我国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刘集的传播、学习和保存
□李超超
1926年,春节不久,鲁北平原上积雪四野,白茫茫一片。山东省广饶县刘集村党支部书记刘良才家的炕上放着一本小册子,这是在省城济南女子学校教书的党员刘宇辉回娘家探亲带回来的,这本小册子,就是陈望道首译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
刘良才虽然上学不多,但天分很好,他把《共产党宣言》里的道理吃透,用通俗的语言给党员和群众讲。他说:要想改变这个世道,就要“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
从此,这个表面平静的小村庄,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起来,如饥似渴地听、懵懵懂懂地问,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晚上有人送信,有人组织,有人讲道理,有人放哨,有人刻版,有人手推油印机印刷,周边村庄的墙上、村民的门缝里常会留下“大胡子”说的道理。
1930年11月,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刘良才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开展了反对苛捐杂税的“砸木行”斗争,打响了公开向反动政府斗争的第一枪。
反动派调查得知:这里有一群人叫“共产党”,这里有一本书叫《共产党宣言》。他们来到刘集,疯狂搜捕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了这个小村庄。
在这种形势下,刘良才销毁了党的一些文件,始终没舍得销毁这本书。后来,他把《共产党宣言》转交给了支部委员刘考文,刘考文又托付给了忠厚老实、不太引起敌人怀疑的党员刘世厚。刘良才、刘考文先后牺牲。刘世厚把这本书精心包裹好,藏在炕底下、房顶的脊瓦下、树上的鸟窝里、山墙的雀眼里……一次次躲过敌人的搜查。
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1944年的腊月十四。这天,日伪军进村扫荡,见房就烧、见人就杀,被烧的民房达500多间,噼啪作响、火海一片。刘世厚在与群众转移出村的半路上,突然停下了脚步,身后的群众拉着他说:“世厚啊,快跑吧,再不跑就没命了!”刘世厚不作声,掉头就往已成一片火海的村内跑去。这时,日伪军仍在烧杀抢掠,横飞的子弹穿透了他的右腿,鲜红的血液染红了他的脚印。但刘世厚义无反顾,宁可丢掉性命,也要抢出《共产党宣言》。
这时,屋顶上的茅草已化作一条吐着火舌的烈焰,随着风势旋转着方向,他忍着被烧灼的剧痛爬上了屋山墙,把手伸进化作一团火焰的雀眼,飞快地取出藏有《共产党宣言》的布包,顾不上引火上身的危险,一下揣在怀里,又一次冒着滚滚浓烟转移到了村外。现在,这本书的左下方仍有火烧烤的痕迹,就是在这次劫难中留下的历史的印痕。
今天,这本《共产党宣言》陈列在东营市博物馆,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由于经世流年,这本册子已破旧不堪,但是《共产党宣言》不老,共产党人的精神长青!
(“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演讲稿摘登,作者为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职工,由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选送)
新闻推荐
本报讯炎炎夏日,孙子文化园水上乐园的游客逐渐增多,广饶县消防大队借此契机,联合孙子文化园开放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吸引大批游...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