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投资100多万在盐碱地打造多功能标准化基地 农民王天培搞起新品培育

大众日报 2017-12-01 05:28 大字

□李明刘雪燕方秋玲报道

本报广饶讯11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广饶县大码头镇的广饶汉森耐盐碱植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葡萄种原基地,只见工人们正忙着对葡萄进行冬季管理。随着工人们手中的剪刀熟练地飞舞,一根根长枝条被剪短,只留下一个个绿莹莹的小果芽。

“入冬前的葡萄管理至关重要,首先要修剪枝条,留下2厘米-3厘米的果芽,然后还要做好最重要的下架工作,即用土把葡萄根系掩埋起来,这样可以保持枝条的水分,起到不错的防寒防冻效果。”合作社社长王天培告诉记者。

说话间,记者又走进旁边的葡萄大棚里,工人们也在手脚麻利地修剪枝条。跟露天葡萄架相比,棚里的葡萄不需要下架,温度保持在15℃左右。“温度太高,容易使葡萄根系水分流失;温度太低,容易冻伤葡萄植株。现在这个节气,十四五度最好。”王天培介绍说,该基地的葡萄品种已有84个,有朝阳公主、阳光玫瑰、夏黑、夏黑芽变、红国王、醉金香、圣诞玫瑰、美人指……这些葡萄品种来自世界各地,有的是王天培从日本、意大利、深圳等地“请”来的,有的是自己合作社培育的。

在很多人眼中天天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王天培就是个“土老帽儿”,他还能自己培育葡萄?还真别说,说起葡萄种植,王天培可谓是个“技术控”。从决定种植葡萄后,他干就干、干就干好,不断地刻苦钻研、外出考察,不惜重金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近两年他与济南江北葡萄研究所、江苏南通奇园葡萄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学习技术、打开销路,立志于打造一片集育苗、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500亩新优葡萄设施标准化栽培基地。“以后我打算要加强品牌化运作,扩大种植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然后发展配套产业,延长种植园的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谈起未来的发展,王天培充满信心地说。

可是农业梦想看上去很美好,现实往往不尽人意。为选育优质葡萄品种,王天培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20亩的葡萄种原基地,葡萄种植前期投入高、风险大、回本慢,有的村民甚至说:“在这些碱地上种葡萄致富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谁知道两年以后种出来会怎样?况且他培育的品种听都没听过,也不见得好吃到哪去。”面对质疑,王天培依然淡定地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有时候回钱快,有时候回钱慢。但是慢点也没关系,农业的成功需要理性的选择和多年坚守。”

更麻烦的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遇到村民不理解、土地流转难、承包不连片等困境。尽管困难重重,但在村“两委”的支持和帮助下,目前已流转土地100余亩,还有不少村民也想把土地流转给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天培结合农业政策,跟前来讨致富经的村民就“一亩地粮食的效益与一亩地葡萄的效益”算了一笔账,并且花重金邀请北京院校的专家和葡萄协会的专家免费为村民进行葡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还以最低的价格将葡萄苗卖给村民。在他的帮助下,目前全镇已辐射带动葡萄种植户20多家。在农闲时节,王天培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50余人,极大解决了村民劳动力就业问题。

新闻推荐

非诉讼解决小纠纷缓和“案多人少”矛盾 广饶推动人民调解进法庭

□李明范绍军报道本报广饶讯“作为基层法庭,我们每年审理的案件中,小纠纷占了很大一部分。一旦进入审理,小纠纷也要按程序一步步走。时间一长,双方分歧反而变大。”广饶县人民法院...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