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乡村记忆活起来

黄河口晚刊 2016-04-14 12:41 大字
面积500平方米的展厅,陈列着提水的辘轳、织布的纺车、耕地的木犁等800多件农耕民俗物品……在广饶县乐安街道石村村小清河北岸,坐落着一座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广饶县农耕民俗文化记忆馆,它的创办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名叫张金科。这800多件老物件,是他用30多年的时间搜集来的。他说,希望用这种方式留住乡村记忆,留住中华文化的根。(4月12日《黄河口晚刊》A11版)

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农耕社会,在传统村落中保存了大量的农耕民俗物品,这些物品体现了村落农耕时期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农耕文化的精华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农耕文化的发展空间逐渐萎缩,部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体系正慢慢消失。如今,大部分农村已经不见农忙时节的木制工具、耕地的木犁、纺织机、扁担等农耕生活的工具了。

做过农民的张金科将这些老物件收藏,并建成了农耕民俗文化记忆馆,希望用这种方式留住乡村记忆,留住中华文化的根。一件件被淘汰的旧时农具既承载着记忆,也记录着农耕生活的变迁。看这里展示的东西,年轻人就能了解到以前的农村生活是什么样子,能记住农耕历史,了解祖辈父辈的生活,让更多的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从历史文化角度看,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维系着中华民族最为浓郁的“乡愁”。村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农耕文化,加强农耕民俗的保护,可以为我国乡村发展保留可借鉴的历史文化脉络,传承文化基因,避免农村文化脉络断层。

张金科的民俗博物馆,保留了农耕文化的优秀传统,瞬时让乡村记忆活了起来。农耕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农民的精神命脉。农耕工具是农耕文明时期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传统村落文化的根。保护农耕文化就是保护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李怀苹) 

新闻推荐

广饶县大王镇第六小学五年级七班黄子钰转眼间我已在小

广饶县大王镇第六小学五年级七班黄子钰转眼间,我已在小学度过了快五年的时间,望着校园迷人的景色,那万紫千红的花坛就在眼前……走近花坛,人未到,一股馥郁的芬芳已扑鼻而来,萦绕在我的心头...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