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方雅韵 尽显芳华

黄河口晚刊 2016-03-18 12:47 大字
正如一则散文诗中描绘的那般,“动起来,如一首宛转悠扬的歌,摇曳于风中;静下来;则像是一幅婀娜杨柳安然于眸底。”穿上旗袍后的女性,尽显别样的风情与魅力。东营市也有这样一群酷爱旗袍、演绎旗袍、诠释旗袍的女性,她们来自全市各县区,涵盖了青、中、老年人各层次年龄段,她们也从事各个行业的工作。

诠释行走的“视觉艺术”

当服饰装扮成为一种艺术品时,最先出现在脑海的印象非T台模特概念莫属,这一职业所传递出的就是服饰的观赏性,适合观赏却不一定适合于大众穿着,但唯独旗袍,这一行走于多个时代东方女性闺阁中的服饰,却打破了只上得了“厅堂”,却下不了“厨房”的约束。

近年来,我国旗袍文化迅速发展,在各级省市乃至全球刮起一阵“民族风”,不单单东方女性爱穿旗袍,外国女性也穿出了独特的韵味,深受各年龄段成年女性的喜爱和推崇。

2015年6月28日,东营市旗袍文化交流协会成立。协会会长常玉香告诉记者,旗袍文化交流协会是由全市各地众多旗袍爱好者联合共同组成的,且由市民政局登记机关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社会团体。“旗袍是每一位女性都非常喜欢的一类服饰,它能够完美、贴身地勾勒出女性的婀娜身姿,端庄、优雅,提升了女性的气质。协会的成立,也将散落民间的旗袍文化重新进行了规范和提升,让更雅致的旗袍装束、更规范的旗袍礼仪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熟悉。”常玉香说。

东营市旗袍文化交流协会的成立,也引起了全市各县区各行各业女性同胞们的强烈关注,传统文化爱好者和女性企业家们也纷纷申请加入。目前,广饶县、垦利县、河口区、利津县均已经设立了分会,并于今年“三八节”授予了分会牌匾,队伍的人数也扩增到了400余人,会员主要以中年女性为主,年龄从20多岁至70岁不等。或为家庭主妇、或为职场女强人,一袭旗袍上身,无不彰显出女性特有的雍容、端庄、自信和魅力。

传承优雅的“传统文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东营市旗袍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以来,也多次组织活动,来扩大旗袍文化在东营的影响力。

据常玉香介绍,自协会成立以来,曾组织过爱心汇演、东营市首届旗袍佳丽大赛、“我和旗袍有个约会”、东方雅韵旗袍春季盛会等诸多特色活动,吸引诸多东营市民的关注。“旗袍是国粹,也是东方女性服饰特色一张闻名世界的‘明信片\’。旗袍的外在美着身即见,而它的内在美则需要更多的知识修养、高尚情操、传统礼仪来不断将之升华,为了更好地将这一体现中国味的传统服装文化,不失原味地传承下去,协会成立后,我们也是及时开设了形体训练课、国学、插花、茶道、书画等系列传统文化课程,全方位提升着每一位会员的素质,丰厚东营市旗袍文化底蕴,将旗袍文化的内在美课程做全做透。”常玉香告诉记者。

今年3月6日,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市旗袍文化交流协会的300余名女性身穿特色旗袍,相约结对走上了红地毯,用各自曼妙身姿,诠释着对旗袍内涵的认知,传承了这一优雅传统文化。

正所谓:云裳丽影,风韵优雅,一袭轻衣,尽展芳华。每一次成功的舞台亮相,在诠释和演绎的同时,也成为东营市旗袍文化交流协会发展的一次汇报展演。

传统服饰“标本”的时尚创新

每个时代的服饰款式虽然风格迥异,但结合材质、款式、设计元素等多方面来考虑,每一类服装都有它的时代“寿命”,但凡创新后便会失去原有韵味,最终难以避免地成了历史的一个“标本”。

然而,唯独旗袍,自风行市面以来,历经一代又一代的时代变迁后,依然光鲜亮人,即便经过不断地改良创新后,它依然稳健地行走于“江湖”,不失本色。无论长款抑或短款,无论长袖抑或短袖,无论圆襟或方襟,旗袍的创新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特征及组成元素稳定,且体现着传统经典。

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使旗袍既能体现时尚之美,也可以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加之旗袍本身还具备有着极强的观赏价值,也成为当下舞台表演、婚庆礼服、晚会礼服以及传媒影视中比较受青睐的服饰款式,深受大众喜爱。(记者 黄海霞) 

新闻推荐

“非遗”展新颜

“这几天,他像着了魔一样,天不亮就起来糊毛驴、缠花鞭、拾掇锣鼓,忙活得不行。”孙奎山的老伴忍不住嗔怪道。作为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斗跑驴的传承人,孙奎山一直致力于“非遗...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