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57岁癌症患者申请捐遗昨日在病床上签下《捐献承诺书》,希望将角膜捐给有知识的“好人”

黄河口晚刊 2014-03-12 15:42 大字
“我自愿逝世后将遗体(角膜)无偿捐献给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使用,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3月11日,只有小学学历的马金堂躺在病床上,挂着点滴的他在《捐献承诺书》上用力地签下名字,然后拿过登记证书逐字看着。因癌症再次入院,自感时日无多的他决定捐献遗体、角膜,为社会尽自己最后的贡献。

本报讯 “有可能今晚上我就‘走\’了。”腹部积水、疼痛剧烈、大小便失禁,躺在广饶县人民医院病床上的马金堂受着病痛的折磨,只能靠止疼药缓解。2月7日再次入院以来,预感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马金堂几次跟村主任提到捐献器官、角膜、遗体:“器官、角膜给好人,遗体给医院。”日前村主任张汉荣联系本报,本报为其联系了广饶县红十字会。

马金堂从未成家,无儿无女,57岁的他一直孤身一人。此前从电视上看到报道,捐献出的器官能延续患者生命,马金堂在心里埋下了捐献的种子。马金堂捐献的意愿极为坚定,“我不要热热闹闹的殡葬,捐献,很神圣!”他希望能把自己的器官、遗体、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延续他人的生命,用这种光荣的方式成全自己的告别仪式。

3月11日,广饶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燕萍及工作人员李雅洁到医院探望马金堂,躺在病床上的马金堂挣扎着倚靠在被子上,听燕萍详细介绍了捐献的意义、流程,在《山东省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角膜捐献给他人、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捐给好人:“我想捐给好人,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马金堂口中的“好人”,是指“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仅有小学学历的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实现自己未竟的愿望——— 为社会多作贡献。

病床上的马金堂饱受折磨,村主任张汉荣为其垫付了住院以来的开支,还请了护工照顾马金堂。马金堂身无分文,身为广饶县街道办事处巷道村村民的他,年轻时以打工为生,但因患股骨头坏死,多年患病在家,没有经济来源,为低保户,居住的房子也是村里为其提供的。本报对其情况曾进行过报道。获悉情况后,东营市福彩中心给予他四千元救助金,3月11日本报将这笔救助金交到马金堂手中,用作治疗费用。但主治医师王再兴告诉记者,马金堂的肺癌已多发转移,即使是手术效果也不甚明显,情况极为不乐观。

深知自己病情的马金堂,惦念着如何“给国家作更大的贡献”。在病床上的他,不断重复着自己的希望———把角膜给“好人”,遗体用作科研。“你就是好人!”广饶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燕萍对着病床上的马金堂说。

采访结束时,马金堂问记者能否见报。记者问他为什么想上报?“可以发动更多人捐献。”马金堂说。

(记者 孙娟) 

新闻推荐

肝癌介入治疗“饿死”癌细胞一患者十年后身体指标正常

本报讯3月14日上午,广饶县丁庄村60岁的丁大爷到市人民医院进行乙肝肝硬化等各项指标的复查,结果显示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正常,CT、B超等影像检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十年前我查出肝癌,本来以为活不成了...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