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座年轻的生态文明城市———秀美宜居魅力东营

黄河口晚刊 2013-09-27 19:38 大字
?沿黄生态绿化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生态林场建设,让城市秀美宜居。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东营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黄蓝经济区建设为载体,实施多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率先朝着生态文明宜居城市方向进发。东营,一座年轻的生态文明城市正恣意绽放“光芒”,接受着众人关注的“目光”。不仅如此,建设者们还充分利用东营原有的生态之美,修建起城市公园、大型绿地、道路景观、生态林场等,并长期开展湿地修复,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生态、宜居、幸福指数高的新东营正缓缓向我们走来,东营逐渐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最佳选择。

生态篇

绿意萦绕 休闲靓丽

“电线杆子比树多”,这是昔日东营的真实写照。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东营饱受盐碱地之害,这里的水难喝,树难活,唯一不缺的是芦苇和野草。然而就是这样,东营经过多年的努力,硬是从盐碱地里“爬”了出来,一点一点地增加绿色。截至2012年年底,林木面积由建市之初的40万亩,增长到165万亩;林木覆盖率也由3.7%,提高到13.6%。

近年来,随着“黄蓝”战略的实施,东营市以工程建设为切入点,稳步开展生态林场建设、“三网”绿化、中心城沿黄生态工程、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等重点工程,探索出了盐碱地造林绿化的成功路子。道路、绿化、景观等都得到较大提升,大街上、公园里、小河旁处处洋溢着清新宜人的气息,盐碱地里长出了林荫大道,咸水沟里生出了成群的鱼儿。这一切,都是东营近几年实施生态民生工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要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围绕环中心城、农区和沿海三大类区域,布局建设30处生态林场,新增造林80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6个百分点以上。建成后就可以基本实现城市森林环抱、农区林茂粮丰、沿海碧水绿树的目标,既夯实了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生态基础,也圆了200余万市民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愿望。”今年以来,东营市把生态林场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重要生态基础,陆续启动了龙居、兴隆、南郊、孙武湖等10处市级试点生态林场建设,这一项项生态建设工程在全市全面铺展开,轰轰烈烈,成效斐然。

在造绿改善生态的同时,东营市还规划建设了一批高品质风景林,努力打造宜居环境。在造林设计上,与黄河口特色旅游文化相呼应,在城市组团间、城乡结合部、环城路和乡镇驻地等关键部位和节点,塑造各具特色的绿化景点,打造生态品牌,展现特色城市风貌,实现工程美化、遮荫、观赏、游憩等多功能的统一。凭空远眺,一条条绿色长廊正在东营四面八方延伸。

东营宜居城市的面孔,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市民面前。

城建篇

城区扩张 稳扎稳打

城区在扩张,这座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站稳脚跟,四方突围。

中心城按照“一城五组团”空间布局,实施高水平开发,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从2010年起,中心城区实施“东扩、西疏、南展、北延、中优”,改造提高、优化完善东西城,纳入垦利县城,以城市东扩、南展为重点,规划建设城市新城区。其中东扩区域面积约195平方公里,南展区域面积约320平方公里,中优区域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北延区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西疏区域面积约210平方公里。规划总目标为扩大中心城规划区范围,将东营区全部行政辖区、垦利县大部分(黄河以南部分)行政辖区和广饶县部分行政区域(丁庄镇行政辖区)纳入中心城规划区,北起黄河,南至东营区和丁庄镇行政辖区南界线,西起黄河和东营区行政界线,东至渤海负一米等深线,总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

仅2012年,东营市就实施了总投资239亿元的80个重点城建项目,规划建设2000多公顷的南部生态新城,正在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景观工程。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08%,居全省第4位;城镇化质量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居第16位,居全省第1位。东城完善和西城改造的推进,进一步打开了城市建设新格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东营市近年来着力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城市规划展览馆、两馆一宫、博物馆、雪莲大剧院、黄河三角洲动物园等项目即将建成投用,城市功能布局更为完善,区域功能进一步明确,区域土地价值也持续走高,市民生活将更加方便。

湿地篇

河湖交错秀美宜居

东营湿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 780万亩,路域湿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4%,“湿地中有城市,城市里有湿地”,是东营的显著特色,更是东营生态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2年东营市开始实施的金湖银河生态工程,给东营这片土地再次带来蓬勃生机。47平方公里的水面、湿地、林地和绿地生态系统,“滨河环湖、依城绕水”的独特城市自然景观,随风摇曳的大片芦苇,脚下潺潺而过的清溪河流,耳边婉转动听的啾啾鸟鸣,带给市民一片无与伦比的生态美景……不仅如此,清新的水源将让东营人摆脱长久以来所用的盐碱水,生态廊道和郊野公园将市民带进优美的大自然,面积广大的生态自然区为东营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提升,天会变得更蓝,水会变得更清,每一个生活在东营的市民都将感受到生态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东营先后组织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河口地区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大工程,修复退化湿地100万亩。昔日沿海滩涂一片茫茫、生机寂寥的黄河故道再现了芦荻飘雪、鸟飞云天、鱼翔浅底的壮观景象。据统计,仅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一处,东方白鹳达到350只,丹顶鹤380只,黑嘴鸥1500只,分别占全球总数的11.7%、15.2%和18.8%,这里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

东营市还大力实施国土整治和水土保持工程,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景观、美化环境与水土保持的结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先后实施了织女河风沙片、阳河下游、利津褚官河风沙片、河口区沾利河流域河王风沙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面积13.01平方公里。关闭实心粘土砖(瓦)厂40多家,对占用土地尽快进行复垦;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荒碱地开发等各类项目的整治力度,做好了开发保护文章。

此外,东营市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生态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十一五”以来拒批项目96个,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三同时”合格执行率达到100%,大力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变化的不仅是城区,农村生态环境也有了显著变化。近年来,东营市大力实施农村环境保护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使用,农村户用沼气池农户比例达到40%。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和自然生态保护;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所有镇都配备垃圾中转站和运输设备,全面建设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已有22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再用两年的时间,东营将构筑起“森林环抱、水系环绕、湿地相间、绿茵棋布、鱼鸟共生”的生态系统,彰显生态之城的独特魅力。

(记者 陈同磊) 

新闻推荐

北魏马鸣寺碑及其曲折流转经历

马鸣寺,原名大梵寺或天王寺,始建于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其旧址位于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后屯村西北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寺院建成后,香火十分旺盛,到故根法师主持时,寺院发展到鼎...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