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营记忆一件清光绪年间的乡饮执照

黄河口晚刊 2013-03-22 21:00 大字
乡饮执照,大家见过么?年初,东营博物馆工作人员收集到了一件清光绪二十一年的乡饮执照,执照的主人是广饶县广饶镇十九村的一位收藏爱好者。从这份执照,清代乡饮制度可见一斑。

记者看到,这份执照保存较好,系白棉纸木板印刷,顶部印有“执照”两字。《执照》长38.5厘米、宽36.5厘米,上有文字写道:“乐安县(今广饶县)儒学发给执照事奉藩宪札饬遵例举保宾介以备乡饮等因到学今经廪增附生员举到蒋荫田年高有德堪应耆宾容俟汇案详请藩宪发给执照外合行预给执照以杜假冒并饬奉司照后即将此照缴销以归画一须致执照者”执照还记有蒋荫田的曾祖兆贤、祖父复元、父世臣三代人的名字,及发放执照的时间是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从这份乡饮执照上的文字分析,是乐安县儒学发给蒋荫田作为耆宾准备参加乡饮酒礼的临时执照,等儒学把详细情况上报给藩宪后,藩宪再发放执照,然后缴销此执照。从执照的内容得知,推举宾介参加乡饮是相当严格的,要经过儒学中的生员推荐,必须是德高望重之人,并不是官员随便派遣人员参加。执照的发放也是相当严格,为了杜绝假冒等弊,执照上详细记有蒋荫田的曾祖、祖父、父亲三代的名字,并且在执照上加盖印章。

乡饮酒礼最初不过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随着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乡饮酒礼逐步注入了儒家思想。在统治者看来,“乡饮酒礼敬老遵贤,敦序长幼之节,申明朝廷之法,其有关于礼教甚巨。”乡饮酒礼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整个仪式实际上是在弘扬与宣传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兄弟相亲、邻里和睦、朋友有信、长幼有序等道德伦理规范,使一乡之人在宴饮欢聚之时受到教化。

被邀请参加乡饮酒礼的宾客均为当地身家清白、齿德具尊的耆老乡绅。据史料载:明清制,每岁有各州县遴选德高望重的士绅,一人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详报督抚,举行乡饮酒礼。所举宾介姓名籍贯,造册报部,称为乡饮耆宾。乡饮大宾、乡饮介宾、乡饮众宾,皆为乡饮耆宾的品类。乡饮宾的选择首先由管理地方文教的儒学官员进行考选、推荐,经地方长官进行三代政审等考核批准后逐级上报本省督核准,之后方准许邀请参加乡饮酒礼。按照规定颁发给乡饮执照以为凭据外,地方官员们还要赠送牌匾以示荣耀。同时乡饮宾还要由督抚上报朝廷,经礼部奏请皇帝批准,赏给顶戴荣身。(广饶县普查小组发现的这份乡饮执照只是地方儒学官员考选、推荐出来,经地方官员进行三代政审后还未上报给省督发的一份参加乡饮酒礼的执照。)最后历届乡饮宾的姓名还会被载入地方史志,名垂青史。

从这一规定可看出:参加乡饮的宾介是要经过严格把关的,但这种荣誉不是终身的,如果乡饮耆宾有过错,则逐级取消称号,同时还要将原推举之官追究责任。

乡饮酒礼在明代以前规定每年举行一次。明初由于太祖特重老人的教化能力,以正齿位为主的乡饮酒礼,变为利用耆老的公信力有效宣扬政令的场合,于是乡饮酒礼固定于每年的孟春望月(正月十五日)及孟冬朔日(十月初一),并规定有“读律令”的仪式,“执事举律令案于堂之中,读律令者诣案前北向立读”,“有过之人俱赴正席立听”。(《明史.礼志十》)律令读罢后,还宣读刑部编发的其他有关书,并有训诫致辞。从这一规定看出,明代的乡饮酒礼明显地具有对人民加强控制和统治的目的。

这份乡饮执照,历经百余年但至今保存完好,而且在东营地区首次发现,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清代乡饮酒礼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记者 方舟 图 刘建爱) 

新闻推荐

东营市普通高中招生政策解读职普比例上调划片招生暂不放开

今年东营市中考及招生政策出现多个新变化,进一步调整职普比例、改变志愿填报方法、首次实行网上阅卷等。为让读者能更详细了解招生政策,3月28日,市教育局基教科相关负责人对招生政策做了进一步解读...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