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长寿老人:一个村子的“记录者”

黄河口晚刊 2012-08-20 22:31 大字
马秀英与二女儿黄北秀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广饶县大王镇卧东村的马秀英老人今年已经95岁了,一辈子勤勤恳恳,共养育了7个儿子和2个女儿,如今老人四世同堂儿孙绕膝,虽然腿脚行动不便,但思维清晰,还可以拄着拐杖到街上走走,在儿女、儿媳的陪伴下尽享天伦之乐。今年的阴历七月十六是马秀英的生日,老人家颇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马上要过生日了,俺又长大了一岁!”

九旬老人养育9个儿女

马秀英,娘家是广饶县大王镇荣庄村,18岁的时候嫁到卧东村,共养育了7个儿子2个女儿,如今,儿女轮流照顾老人的起居,在村子里更是传为佳话。

8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马秀英家,那是一个整齐的院落,老人跟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单独一间大瓦房,里面收拾的窗明几净。老人的儿媳妇、女儿正在陪着老人聊天,马秀英摇着蒲扇坐在床边,身旁放着一根拐棍,她的耳朵有些背,二女儿黄北秀便成了这次采访的“翻译”。

马秀英是一位小脚女人,黄北秀告诉记者,母亲是7岁裹的脚,那个时候,晚上偷着自己放开,第二天被发现后挨了一顿打,再裹起来。因为小脚,母亲嫁人后便没有下过地,只在家里做饭、洗衣、养育孩子。父亲去世后,母亲推过水机子,她不会种菜、种庄稼,但却很会养鸡鸭。

“父亲是1979年去世的,当时已经72岁,他比母亲整整大11岁,从父亲去世那年到目前91岁这期间,她身体一直都很好,都是一个人住。但后来因起夜不小心摔伤了,在床上卧病三年,做了一次大手术,现在,可以自己下床了,其他啥病也没有。”二女儿黄北秀说。

经历的艰苦岁月永不忘

马秀英年轻时生活在旧社会,经历过兵荒马乱、大饥荒的年代,采访时,老人会时不时说出几句关于日本鬼子当年扫荡村庄的事,充满了愤恨。“鬼子很凶,逮着老百姓不是打就是骂,我也被打过两次,直接扇巴掌,现在想起来还害怕。”马秀英告诉记者,“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东西吃,还要躲鬼子,要是现在,我的这些孩子护在身边,鬼子也不敢那样。”

提起年轻时候的艰苦经历,马秀英从未忘记过:忍受日本鬼子扫荡村庄的屈辱,带着一大帮孩子讨生活的艰辛,对于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来说,回忆就像是一个讨还不来的债一样,在她心里埋藏多年,“永远都不能忘记被欺负的那段历史,虽然现在都过上了好日子,但一定不能了那时候的难!”

马秀英性格很开朗,很喜欢跟人聊天,别看现在年龄大了,吃饭却一直很有规律,最喜欢吃煎饼、喝豆腐汤、面条、包子,但不太喜欢吃馒头和鸡蛋,饮食比较清淡,很少吃甜食。“母亲很睡眠质量一直都很好,一晚上不带醒的,一辈子不打针、不吃药,体质挺好,现在盼着跟前有人陪她聊聊天,就是她最大的乐趣!”马秀英的儿媳妇告诉记者。

“儿媳、女儿都很孝顺,天天来给我送饭、打扫卫生,陪我聊天,我现在有8个孙子,4个重孙,5个孙女,孙儿都上学,过年过节一大家子都凑到一起,那可是热闹啊!”马秀英自豪地感慨道。(记者 黄海霞)

记者手记

马秀英的年纪在村子里应该差不多算是最年长的,采访中,老人多次问到,还有比自己年龄更大的么,当告诉她还有100多岁的长寿老人时,她笑道,“生活好了,人们也越来越长寿了!”在城市,或在乡村里那些住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长寿老人们,就宛如一本本“史册”,不仅记录了几代人的成长,更见证了年代的更新! (记者 黄海霞) 

新闻推荐

婚姻,让爱情驶往幸福“港湾”

结婚,是最幸福的事情,因为彼此心中驻扎了一份责任,令彼此都互相关心着对方的生活和工作。爱情,更是需要付出的一种情感,因为彼此的付出,再苦再累也都会成为双方追逐幸福生活的一种动力。———新郎...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