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黄海晨报 2011-09-26 10:25 大字
本报记者 贾艳锋

我很庆幸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老师。

他年轻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不久,在“反右”运动中,错划为右派,被流放到广饶县农村的一处中学任教并和当地的一位姑娘结婚。后冤案平反,远在美国的亲朋好友劝他到美国去发展,他婉言拒绝,他说,他离不开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

他,就是滨州师专政治系教授汪华岳。

那是1994年9月,我考入了滨州师专政治系。有幸聆听了汪华岳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耳闻目睹了汪老师教书育人的风采。

记得汪老师第一次上课的情景。

上课铃声响过之后,我们静悄悄地坐在教室里,等待新老师的到来。

“来了!”不知哪一位同学大喊了一声。

这时,我看到从教室门口走来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看年龄有五十多岁的样子,矮矮的个头,带着一副茶色眼镜,挟着大大小小的几本书。他走上讲台,用带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说:“我叫汪华岳,今年52岁,现任教你们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曾经做过学校的管理工作,但我最喜欢教书育人,因此算是‘弃官从教\’。我想告诉大家,在我的手中,决不允许出现不合格的‘产品\’……”

“哇,太厉害了!”我们惊叹不已。我暗暗地想:糟了,遇到这样的老师,今后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了。

可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的这位汪华岳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尤其是他那精彩的课堂语言。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不能征服自然,‘征服\’这个词带有‘血腥\’的味道,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周易》上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每当听着汪老师精辟的讲解,我们都会啧啧称赞,暗暗佩服。甚至有个别的同学在课后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模仿汪老师讲课的神态。

许多同学都感到纳闷: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汪老师都了如指掌,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提出来给予解答。据汪老师自己说,他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记在自己的备课簿上,日积月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心中有数。这样,同学们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更加激起了大家对汪老师的尊敬。

有一堂《马克思主义哲学》。汪老师刚刚走上讲台忽然说道:“哪一位同学叫王炳革,请你站起来,让我认识一下!”

我有点懵。

“我就是王炳革。”我站起来有点莫名其妙。

“你的哲学作业做得非常好,得了满分。”他笑眯眯地说,“你的论文论点鲜明,论据确凿,并且联系生活实践,有独特的见解。我很高兴。”

我一下子释然了,心里暗暗高兴并由衷佩服,学生一次普通的作业,王老师居然如此认真批阅,这样的治学态度,学生能不喜欢吗?

一个学期下来,汪老师担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程结束了。我以班级最高的分数,赢得了全体同学的称赞。

有时,在校园里碰到散步的汪老师,我就主动地上前打招呼。他会高兴地说:“我认识你,你叫王炳革,你的哲学课学得特别好!”

转眼两年过去了,我们就要离开母校,离开这位令人尊敬的师长。

那一天,我准备好了自己的留言簿,让汪老师写几句赠言。汪老师说:“你让我考虑考虑,明天我把留言簿送给你。”第二天,汪老师早早来到教室,把我的留言簿送给我,我打开一看,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八个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从那之后,我再没有见过汪华岳老师。有时在网上浏览一下自己的母校的情况。看到退休后的汪老师担任山东省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滨州市哲学学会会长等职务,并主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课题研究,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奖”,我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

工作之后,我也当了一名教师,如今,已经在教育界奋斗了26个春秋。这些年来,我一直以汪老师的言传身教要求自己,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诚邀

在求学的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有人说,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一大幸事。如果,你的生命中,有这样的老师,请将他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我们期待着,从你的精彩故事中收获感动,我们更希望,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通过学生眼中的老师,来表达对所有教师的尊重之情。请将你的线索或故事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13306332036;E-mail:13306332036@163.com。 

新闻推荐

父亲犯法殃及儿考上公安被拒收

本报讯王某通过了某省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面试和体检,却因父亲曾经受过刑事处罚在政审时被通知不予录用。王某十分生气,便向广饶法院提起行政诉讼,1月4日,这起案件有了结果,王某最终申请撤回了起诉。...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