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能鹏:淡泊写意的花甲人生

黄河口晚刊 2011-07-01 23:40 大字
王能鹏在作画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王能鹏的部分作品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淅沥的夏雨为沉闷的夏日增添了些许灵动。雨声作伴,茶韵悠长,已入花甲之年的王能鹏容光焕发,言谈举止从容,一件细格领的白色 POLO衫更为他减少了几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书画情长却在低缓的讲述里,跃然纸上。

书墨浸染的少年时光

1944年,王能鹏出生在广饶县一个家境殷实的耕读之家,读过私塾的父亲写得一笔好字,笃于儒教的父亲治家也颇为严厉。在子女教育方面,从忠、孝、仁、义到敬惜字纸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年少时的王能鹏就是在这样严厉的家教中成长起来的。

当时,王能鹏家的生活虽不宽裕,但父亲安贫乐道、顺其自然的心态为年幼的王能鹏树立了榜样。他的父亲喜好书画古董之类,但或无财力购买,或没有太多书籍可看,所以只能把几箱旧书时常拿出来翻看。一部《三国演义》,父亲看了近五十年,多是在农闲时节晚间的油灯之下,雨天、雪夜是他唱说三国的时候,这样的习惯直至耄耋之年却依然不改。

书籍墨韵的滋蕴和父亲诚信、笃行、豁达、无争的心境也带给王能鹏一身书香之气,他小时候就在父亲的督促下练字,而他在练字之余,也对书画情有独钟。

或许是天性使然,或许是父亲指导习字的基础功帮了绘画的忙,王能鹏虽没有专门学过绘画,但他画的画却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让他更增强了信心,而且,他把绘画当作业余爱好一直坚持了下来,从懵懂少年直到满头银发。

日积月累的艺术修炼

书画技艺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与书画结缘的王能鹏已经把书画作为一位密友,而他与这位“密友”的相处之道,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与绘画技巧,让书画水平与自身修炼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为了提高画技,他曾三上北京,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进修深造。中国书画学问的博大精深和历代先贤大师的笔墨精神影响着他,也感染着他。

他曾师从国画大师张世简先生,先生强调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界,先生曾说:“格调,说到底是精神世界。”王能鹏深刻领悟了张世简先生把画的意境气韵放在首位的思想,结合自身的不断领悟与探索,形成了属于自己风格的画风。

王能鹏擅长写意,作品以花鸟为主,山水画、人物画兼而有之,追求的目标是达到形神兼备,以神写意。书画品质在刻苦练习中不断提高,而他对中国画的理解和领悟也不断提升,从开始追求形似的写实,到现在达到追求用墨用笔的神似,用笔从稚嫩到苍劲朴拙,而且,他的画中,历来不迎合世俗的东西,尺牍小品笔墨凝练,有清新自然、清新雅秀之美。而大幅画作则气势磅礴,大笔泼墨,给人以淋漓尽致、挥洒纵横的豪迈之感。从他画风渐变的过程中,就可看出他一路苦修苦练的行迹。

恣意淡泊的书画之境

书画为媒,王能鹏结识了许多好友。退休后他更是整日挥毫泼墨,或邀友品茗畅谈,或与友同享作画之乐,品评书画精神,那份从容与淡泊的逍遥让人生羡。

王能鹏说,闲真方致静,心静慧生,慧生则悟开,悟开而致成。而他的画作从张扬变收敛、从繁复变简练、从生涩变流畅、从稚趣变老辣的变化,是一种质的飞跃,更是一种艺术修炼日臻成熟的显现,是笔墨功力深厚累积的结果。

然而,能悟到这样的境界,也绝非易事。待人诚恳率真的王能鹏依然证明了“艺品即人品”的规律,他作画之余不忘读书,闲暇经常外出游历、参观展览,从古人名家和大自然中汲取文化营养,寻求艺术灵感。他深厚的知识积淀和艺术修养、淡泊的书画意境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他对任何事都抱着顺其自然、遵循天意的态度,从不刻意追求。他崇尚老子“无为”的思想主张,尊重万物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规律,他说,谈诗作画是修炼心境的一种方式,而心情愉悦是身体健康第一要素。

他的淡泊与高洁,不正表现在他用笔率意放达、着色酣畅淋漓、具有超凡脱尘之气的作品中吗?(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网友热议诵读宣言广饶腔淄河岸边枪声响——— 看电视剧《宣言》有感

本文作者:《东营网》网友“刺槐林”"class="group1"target="_blank">7月2日,24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宣言》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一气播出了五集。对于土生土长的东营人来...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