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红柳文学社:我们的文学社也是小记者的摇篮

黄河口晚刊 2011-06-21 01:24 大字
在广饶县西刘桥实验学校里,爱好文学的老师和学们成立了红柳文学社,并在每学期出版两期校刊《心韵》。6月17日,记者了解到,红柳文学社的所有学生已全部成为了《黄河口晚刊》的小记者。

据学校的石军农老师介绍,红柳文学社是在2010年12月26日成立的,里面既有乏醉心于教育事业而又独具匠心的优秀教师,也有崭露头角、用色彩斑斓的笔记录生活点滴的“小荷”。“之所以取名为红柳,是因为红荆即使生长在盐碱地里,也能够顽强的生存,并最终生长为一棵树,我们就是要学习这种精神。红柳文学社的成立,也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力作的平台。”

目前,《心韵》每学期出版两期,每期又分为初中部和小学部两部分。记者翻开了一本《心韵》,发现不少学生的作品很耐读。石老师说,按照文学社的要求,每个班级选出两名优秀学生作为成员,个别优秀的学生由学校直接指定加入文学社,实行的是学生自己管理、教师指导的原则,不定期投稿,每两个星期写一篇佳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记叙文、随感等。

自成立以来,红柳文学社已开展了很多活动:组织红色游,参观中共刘集党支部旧址,参观东营历史博物馆,到敬老院开展志愿活动等,开拓了学生的眼界,熏陶了小记者的人生,其中,石鹏宇、燕淑娟、刘畅畅等同学的文章先后在《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上发表。5月28日,学校在红柳文学社的基础上成立了《黄河口晚刊》小记者站,“我相信在东营日报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小记者会更加努力,在学习和新闻方面再添光彩。” (记者 李召伟) 

新闻推荐

与《宣言》一起重温那段感人的历史24集革命历史剧《宣言》感动东营观众

本报讯随着《宣言》在央视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那段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广饶县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与日伪敌顽、反动政权、地主恶霸进行斗争的革命历史和几代人为保护《共...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