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注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之五:棒槌花边:日渐凋零的美丽技艺

黄河口晚刊 2010-11-12 00:04 大字
仍青睐这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农村妇女很乐意向人们展示她们的成果。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左下:织棒槌花边所需的基本工具。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在我的记忆里,总会有一幅动感的图画挥之不去:夏日午后的闲暇,树荫里、屋檐下,三三两两的农家妇女一边聊着天或听着收音机,双手还不停地忙碌着面前的编织活计;寒冬的暖炉旁,妇女们用两个小凳高低错落摆放着圆圆的布制“斗枕”,或织或钩,就能编织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这些样式不一、精美镂空的图案,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换来一家人吃穿用的花销,这门手工技艺也是妇女们争相学做的活计——— 广饶棒槌花边。

一个缝制的圆圆扁扁的“斗枕”、一张设计精美的曲曲折折的图样、一根长长的闪亮的钩针、一堆扎在针包上的大头针、几十支一端缠绕细线一端拴缀彩色玻璃珠的特制棒槌,就是编织棒槌花边所用的全部家什了。编织时,双手熟练地将棒槌左右交错相拨,细细的丝线按特定的织法纵横交错,然后用大头针固定,再用钩针按图样的描画或织或钩,多则十几天、少则一两天,一个按照图样织就的美丽图案就在勤劳的双手上诞生。

棒槌花边这一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广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当地老百姓一般称之为“兰杆”。追溯它的历史,也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1894年,胶济铁路建成后,德国的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来中国管理铁路,随行的家眷中有人会织花边,继而织花边的技术传入山东;还有一种说法是英国传教士库寿宁在1900年把意大利的织花边技术传入山东,后传入乐安(广饶);而第三种说法则是,1807年,来华传教士在乐安(广饶)看到商贾大户家的窗帘、床罩等针织绣品,非常喜欢,便要求给他做一些,带回国送给朋友。这些传教士中有人还设计各种图案,要求按图加工。就这样,花边工艺在本地逐渐成形并发展起来。相对而言,前两种说法只有近百年历史,细究起来,第三种说法似乎更符合实际一些。

广饶棒槌花边的工艺有圆瓣、尖瓣、扣锁、扒眼、行梗、扒丝6套针法,而品种又分镶饼、满工、小镶件3大类,有上百个花样,近千个规格品种。其实,在织花边的熟手心中,编织花边并不难,但要织好织快、什么图案也会织就不容易了。初学织花边,要先学“打结”、“解花”、“辫辫子”、“打方结”、“稀布花”、“梅花果”等基础花样,通过简单的花样熟练技术和速度,然后再学习织花草、鸟兽、人物等比较复杂的图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练习,就能成为一个花边编织能手。花边编织技巧,一般是母传女、姐传妹,在口授手传的过程中不断传扬。而棒槌花边就在这看似简单的口授手传里,成为一种融汇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传统手工技艺。

只因当地妇女大多数都会织花边,广饶县城内也出现了专营花边业务的“兰杆作坊”。“兰杆作坊”里,有人专门负责把花边图样和花边线免费发放给织花边的妇女,这叫“撒兰杆”,还负责把别人织好的花边收集起来,按起初定好的价格付给织花边的妇女相应的报酬,这叫“收兰杆”,而且,他们还兼营花边棒槌和花边针,生意也做得不错。“兰杆作坊”里也聘有设计人员从事花边图样的设计,不断开发出新式图样。

据资料记载,1962年下半年,广饶县正式成立花边厂,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平方米。当时的名称为“广饶县手工业联合社花边工作厂”,内设业务室、会计室、制图室、配验缝车间。1964年,更名为“广饶县花边厂”。随着业务不断拓展,从事棒槌花边编织的妇女越来越多,织工细腻、图案美观、色泽素雅、手感柔软的棒槌花边也远销到美、日、意等十几个国家。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赚钱的手段日益增多,编织棒槌花边这种费时回报却相对低廉的手工技艺渐渐被年轻的一代远离。昌盛一时的花边厂也慢慢萧条,甚至倒闭了。

现在,在广饶县南部的有些村庄里,仍然有极少数妇女在闲暇时搬着“斗枕”,在双手忙碌的噼啪声里织着花边,但这些人,都是五十岁以上的妇女,在有一搭无一搭地赚几个零钱,而五十岁以下的妇女都已经远离了这项传统技艺,在她们看来,这种费劲却难赚的小钱,已很不被她们接受了。

市场经济的冲击必定会大浪淘沙般地将一部分与时代步伐渐远的生存方式或技艺淘汰,但棒槌花边这种有着几百年历史、富含文化特征的手工技艺也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渐渐黯然凋零。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古老的手工技艺,留给我们的,应该是深深的思索。(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二年级八班左倚明四季更迭我却独爱

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二年级八班左倚明四季更迭,我却独爱秋天,爱她景色宜人,爱她果实累累,爱她瓜果飘香,爱她充满着美丽的希望!秋天的公园里,五颜六色的菊花灿烂地绽放着;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一片...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