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迈上绿色发展新路子——漳县农牧林业局工作纪实本报通讯员 何继强

定西日报 2016-01-16 00:36 大字

地处定西南部的漳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现代农牧林业的全过程,积极推广绿色增长模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走特色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发展活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拥有中国“绿色名县”“蚕豆之乡”“沙棘之乡”三张亮丽名片,特色农牧林业发展之路,做得风生水起。用好山好水好资源,吸引人们追逐绿色致富梦。

2015年,漳县农牧林业局争取项目17个,资金2504.4万元,实施了旱作农业、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规模养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天保工程等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推进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流转土地8.15万亩,完成以中药材、蚕豆、马铃薯、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40.4万亩,其中订单农业21万亩。通过三岔家忠药业公司、金达药材公司、甘肃佛慈药材经营公司和为民蔬菜贸易公司、堆银蚕豆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280个农业产业化组织,落实订单、组织加工销售1.2万公斤,占农产品总产量的33%;通过贩运大户和农户粗加工处理农产品5789公斤,占农产品总产量的16%。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80个,加入合作社农户1.3万户,占全县总农户41263户的31.5%。县农广校举办农村劳动力培训29期,培训农民3600人。

漳县找准自身优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狠抓五大绿色产业,加快农民富民增收。

油用牡丹产业。大力发展油用牡丹,打造集牡丹种植示范、产品加工、科研培育、旅游观光和花卉交易为一体的漳县油用牡丹基地示范园,坚持“政府搭台、部门协作、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的原则,规划投资建设牡丹基地2万亩,涉及武阳、盐井、三岔3个乡镇,总投资3亿元。成立漳县盛世牡丹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武阳镇新庄门村土地260亩,采取“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苗,按市场价回收农民的牡丹种子,种植油用牡丹、观赏牡丹200亩,完成牡丹育苗30万株;套种优质核桃200亩。完成提灌1处,铺设管道2.6公里;栽植侧柏60亩,完成行道树绿化1万多株,完成投资980万元。先后培训农技人员和贫困户8次620人次,接受县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参观学习11场次,培训310人次。示范基地已吸收周边村贫困户165户常年参与园区建设,人均每天劳务收入80-100元,人均年收入1.5万元左右。

蔬菜产业。县上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科学规划、连片开发”的原则,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培训、财政贴息扶持、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等措施的落实,设施蔬菜生产建设强劲推进,加快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蔬菜面积、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蔬菜产业已成为漳龙河谷川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别是以漳龙河谷川区为重点的反季节蔬菜生产效益十分突出,武阳万亩塑料大棚韭菜几次、新寺万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初具规模,面积达9820亩。2015年全县蔬菜总面积达9.1万亩,其中,复种蔬菜面积2.6万亩。全县年蔬菜总产量10.3万吨,实现产值3.23亿元,蔬菜主产区乡镇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2345元。

中药材产业。中药材作为漳县第一大农业特色产业,种植药材历史悠久,种植规模较大,质量优良,所产中药材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名扬中外的“岷归”,其二分之一的产量出在漳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生产基地化、品种多元化、种植规范化、加工规模化、销售市场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当归、黄芩、党参、黄芪等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当地特色的中药材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中药材产业区域经济优势比较明显,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格局,形成了以当归为主的西南部高寒阴湿山区,以党参、红(黄)芪为主的浅山区、干旱半干旱山区,以柴胡为主的二阴区、河谷川区的三大中药材种植区域。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当归6.4万亩、党参3.5万亩、红(黄)芪2.5万亩、黄芩1万亩、柴胡1万亩、其他中药材1.6万亩。同时,中药材种植种苗生产也发展迅速,全县面积达8600多亩,其中当归育苗4000多亩,除满足本县生产外,畅销临近各县区。2015年全县中药材产量预计达3600万公斤,年总产值可达4.32亿元(每公斤按12元计算),农民人均中药材产业收入达1400元。

蚕豆产业。2003年,蚕豆通过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因漳县所生产的蚕豆产品籽粒饱满、营养丰富、深加工性好,深受国内外蚕豆加工企业青睐,产品远销国内及东南亚各地。

近年来,县上把蚕豆作为“兴漳富民”和“产业富县”的重点特色产业来抓,制订了《2015—2020年蚕豆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一手抓发展生产,一手抓市场流通,全县以西南部高寒阴湿山区和浅山二阴山区的种植面积较大,蚕豆产业已初步占有了市场位置,并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15年建立蚕豆标准化基地6万亩,建立蚕豆良种示范点1.2万亩,培育示范户530。全县蚕豆种植8万亩,平均亩产230公斤,蚕豆总产量1740万公斤,总产值7360万元,纯收入4780万元,人均蚕豆纯收入约250元。

沙棘产业。沙棘素有“Vc之王”“水果之王”和“营养之王”美称,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及药用价值。把沙棘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制定沙棘产业开发思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全县沙棘种植、开发、利用规划,不断加大特色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进程,努力延伸沙棘资源开发链条,促进农民增收。全县沙棘总面积30万亩,其中天然林20万亩、人工造林10万亩,挂果面积25万亩,年均产鲜果总量3750吨。生产的沙棘果酱、沙棘果汁等荣获首届中国丝路节科技成果金奖和银奖,产品畅销省内外。被确定为全国30个沙棘产业县之一。全县现有2家沙棘加工企业和80多家个体加工户,年加工沙棘果2000多吨,产品有沙棘籽、沙棘鲜果、沙棘果泥、沙棘果酱、沙棘果酒、沙棘果油、沙棘颗粒等10多种,年产值2320万元,年利润260万元,上缴税金80万元。沙棘市场关联带动8.5万人从事沙棘经济活动,每年增加农民收入1700多万元,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沙棘产业成为漳县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马铃薯产业。马铃薯是漳县传统栽培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县13个乡镇均有种植,尤其是在西南部的高寒阴湿山区乡镇最适宜马铃薯种植,种植面积较大。近年来,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主导产业,狠抓良种扩繁生产,全县马铃薯种植品种实现良种化。通过大力普及和推广了地膜覆盖、双行垄作、增施钾肥、整薯播种、带状种植、机耕机挖、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种植新技术,马铃薯产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建立原种扩繁基地0.2万亩,完成一级、二级脱毒种薯基地2万亩。全县马铃薯面积达11万亩,总产达24200万公斤,实现产值14520万元,纯收入943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0元。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建设陇上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加快“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着力打造陇上生态旅游大县,坚持造林绿化并举、重在治理的原则,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等重点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和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全县生态工程建设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发展轨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骄人成绩。2015年全县投入资金1000万元,种植各类苗木8000万株。

造林绿化绿染山川。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生态立县的战略总要求,加大春季造林绿化力度,干部职工完成义务植树面积2000亩;组织完成人工造林2000亩、薪炭林7500亩、封山育林5000亩。13个乡镇完成村镇面山绿化5000亩、完成乡村道路绿化39公里。

退耕还林荒山披绿。全县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任务2万亩,涉及8个乡镇30个村3040户农户。同时,完成补植补造及抚育管理1万亩;完成2014年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任务,营造薪炭林7500亩,林产品基地建设6688亩,补植补造5209亩。

林果基地产业富民。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把发展干果经济林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提出了“利用3年时间在漳河流域干旱、半干旱浅山区沿川30里,九岭十八坪打造3万亩优质核桃基地”的发展思路,以新寺、武当、马泉等6个乡镇为主,完成优质核桃基地1万亩,累计达到3万亩。在武阳镇徐家坪核桃基地中示范套种油用牡丹200亩,建立油用牡丹育苗基地100亩,育苗30万株,目前,长势良好。

生态景观绿色长廊。突出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屏障行动,坚持生态林带与景观林带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名贵树种结合、乔灌花草搭配,强力推进旅游生态景观长廊建设,努力建设绿色生态漳县。完成贵清峡口绿色长廊建设3000亩,绿化漳武公路、文殪公路旅游人行道38公里,搭配栽植金叶榆、樱花、塔柏、红叶碧桃、国槐、桧柏、紫玉兰、白玉兰、侧柏、速生柳等名贵树种11个,栽植优质苗木30万株,使绿色长廊建设一次成林,一次成景,打造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色长廊面山景观,实现了绿色生态旅游建设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双赢,使林区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

畜牧水平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以设施畜牧业、草原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和水产养殖为重点,切实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以畜禽防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为保障,把畜草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全年实现畜草产业总产值8亿元,猪、牛、羊、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0万头、4万头、33万只和100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11万头、1.2万头、13万只和50万只;全县肉蛋奶产量达到1.8万吨(其中肉产量1.4万吨,蛋产量0.3万吨,奶产量0.1万吨);基础母牛存栏达到1.8万头,基础母羊存栏达到12万只;发展42个养殖场,13个专业村和1000户规模养殖户;新建畜禽改良点1个,完成牛冻配改良1000头,肉羊改良3万只;完成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2万亩,玉米秸秆青贮氨化3万吨;积极开展“1252”养羊示范户创建活动。全县畜草产业总产值达到8.04亿元(其中养殖业产值5.01亿元、加工业产值1.02亿元、流通业产值1.5亿元、草业产值0.51亿元);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53亿元,增长率达到12.08%,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122元,增长率达到16.2%。猪、牛、羊、鸡的饲养量分别达到20.01万头、4.01万头、33.1万只和100.04万只。

贵清景色美,漳河唱新曲。漳县农牧林业科学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武阳大地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沃野上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张令平在岷县漳县看望慰问双联群众时指出自力更生用勤劳双手战胜贫困携手共进加快建成全面小康

本报讯(记者石建强)小年一过,年味渐浓。2月3日,市委书记张令平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深入双联行动联系点岷县禾驮乡随固村和漳县大草滩乡小林村看望慰问双联群众,向灾区人民送去新春的祝福...

漳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