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和风满渭川 韦庄《登咸阳县楼望雨》赏析

咸阳日报 2019-07-10 07:36 大字

□舒菊

登咸阳县楼望雨

(唐)韦庄

乱云如兽出山前,

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

雁行斜去字联联。

这是一首描写雨天景象的小诗,设喻新巧、描写别致,联想丰富。

全诗四句,皆是眼望所见之景,因此,“眼望”便是全诗的线索。山前云涌是眼望所见,雨洒渭川是远望所见,雁阵也是极目远眺所见。这些景物使诗人有所思,有所感,因而触景生情,借以抒发自己久居他乡的愁苦,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衰败的慨叹。

晚唐社会,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民不聊生,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国事衰微。再加上诗人一生颇不得志,在流离奔走中,目睹社会的凋弊和百姓的苦难,心目中留下悲楚的记忆,思绪中凝聚着不可排遣的忧虑。这些愁绪在字里行间流露,遣于笔端,写进诗中。

诗的第一句“乱云如兽出山前”,写的是雨前景象。乱云如兽,空中的积云,下雨前变幻无穷,像奇异的怪兽。乱云如兽,典出魏武《兵书摭要》“孙子称司云气,非云非烟,非尘非雾,形似禽兽。”(《韦庄集笺注》)作者引用这个典故,描绘出乌云的变化和狂奔的速度,形象而逼真。

第二句是写雨。雨是“细雨”,然而是“和风”而来的雨,因此弥漫了整个渭水两岸。诗人用一个“满”字写出了渭水两岸细雨迷蒙的景象。渭川即渭水,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北的鸟鼠山,经过咸阳后与泾水相汇东流,在豫陕交界处流入黄河。

第三句用“尽日”二字写下雨时间之长。空濛,指雨丝不断,使眼前的景物迷茫一片,让人看不清楚。“空濛无所见”写雨景迷茫,同时也写出诗人内心的空荡。这个“无所见”,是指没有一样具有生气的景物,没有一样令人欢心的事。一切全是灰蒙蒙的,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此时此景,诗人自己的心境便可想而知了。

而最后“雁行斜去字联联”一句则反衬出诗人感情的凄苦,烘托出周围气氛的凄凉。雁行,指雁群。行,列,排。字联联,指雁群一会变“人”字形飞,一会变“一”字形飞。联联,接连不断,韩愈在《庭楸》诗中有“濯濯晨露香,明珠何联联。”在单调的灰蒙蒙的天空,来了一行归雁,又传来声声的雁鸣,这是一幅凄凉的景象。至此,这首小诗就不只是一首简单的写景诗了,而是因景生发出丰富的情感。由此可见,诗人借景抒情,设喻描绘技巧的高明。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仕途坎坷的愁思,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晚唐动乱社会的担忧和悲叹。(B)(13)

渭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渭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