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强化责任担当 提升履职能力

甘肃日报 2016-09-22 00:00 大字

强化责任担当 提升履职能力

元古堆村一角。本报通讯员王纲

渭源元古堆村。本报通讯员王纲

与会代表在会川镇了解试点工作情况。本报通讯员王纲

远眺上湾乡侯家寺村安置区。本报通讯员王纲

上湾乡侯家寺村安置区。本报通讯员王纲

渭河源景区。本报通讯员王纲(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杨世智撰文)

编者按:9月8日,全省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暨定西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渭源县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对人大工作的批示精神,以现场观摩、交流发言、辅导讲座等方式,总结推广定西试点工作经验,并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8号文件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今日本报刊出全省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暨定西试点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点的相关报道。

立足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渭源是渭河的发源地,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有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6处风景名胜、130万亩林地、80万亩天然草场,是全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县区之一。截至目前,渭源县已累计投入6.25亿元,植树造林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林草覆盖率达55%,被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县”范围,渭河源景区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1年以来,渭源县28名省、市、县人大代表立足当地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优势,围绕“加强生态建设、发展旅游产业”提出了中肯建议。渭源县按照“人大代表建议—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实施—人大监督”的模式,确立了建设“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发展目标,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和旅游景区建设,人大工作起到了“三个作用”,收到了“三个成效”。

这“三个作用”是:在决策规划上,重视人大的意见建议。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渭源县人大常委会先后5次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并向县委提交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了8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为此,县委及时组织四大班子领导共同督促落实,推动了全县生态旅游项目的启动实施;在推动实施中,重视发挥人大依法决定重大事项的作用。县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2015年9月11日作出了《关于加快渭河源大景区建设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决定》,动员全县各级各方面积极支持和大力推进景区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质量监管上,重视依靠人大的依法监督作用。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和代表视察,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推动渭河源景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转变。目前,景区已被纳入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20个核心大景区,获得了“绚丽甘肃”十佳旅游景区称号。

“三个成效”是:实现了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县委积极采纳县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把生态扶贫、旅游扶贫纳入全县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县财政每年列支1200万元,发展生态经济和旅游产业,打造了渭河源、首阳山、太白山等核心景区,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在景区周边10个条件适宜的贫困村建立了田园休闲和农家旅游基地,发展“农家乐”71家,带动2000多户群众脱贫致富;增强了人大工作的实效性,在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中,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发展大局,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每年选择不同的侧重点,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有力推动了项目的落地、建设和运营;提高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数量逐年上升,质量不断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新开展代表活动

会川镇位于渭源县南部,辖22个行政村,9692户4.4万人。全镇现有各级人大代表91名、代表小组16个。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镇人大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有机构人员、有活动阵地、有职责制度、有工作计划、有活动开展、有资料档案,明确乡镇人大主席团的构成、明确乡镇人大主席团的职责、明确乡镇人大办公室的规范运行机制、明确县区人大常委会对乡镇人大的联系指导机制要求,制定工作规范,创新工作举措,着力加强和改进镇人大工作。

在加强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方面,镇党委把人大工作与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镇党委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人大工作,讨论镇人大工作要点、监督内容及代表活动等工作,积极解决人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机构人员、活动阵地、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每年列支5万元人大工作经费,为镇人大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镇人大规范化建设方面,明确了镇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次数和议程。每年召开2次人代会,每隔半年召开一次,遇到特殊事项需要审议的临时加开。闭会期间,主席团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会议,研究人大各项工作。9名主席团成员每人联系服务8至10名人大代表,联系指导1至2个代表小组。还建立了《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流程》等5个工作流程,健全完善了《镇人大主席团工作职责》等5项工作职责,促进全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为丰富镇人大闭会期间代表活动,会川镇创建了镇“人大代表之家”和16个村“人大代表工作室”,建立健全了管好用好“家”和“室”的长效机制,按照“一月一联系、一季一活动、半年一会议、一年一述职”的要求组织开展代表活动,推行“一家(室)多站”式服务,努力打造代表学习培训的加油站、联系选民的服务站、开展活动的中心站、展示形象的示范站。今年,全镇共组织开展代表学习培训228人次,31名代表接待选民256人次,9名镇人大代表进行了述职。

近年来,会川镇人大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充分发动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深化拓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按照“直接参与带动型、联系企业帮扶型、引进项目资金型、发挥专业特长型、建言献策智囊型”等模式,结合实际,分类施策,为联系户理清发展思路、拓宽增收渠道、帮办实事好事。目前,全镇79名各级人大代表共协调落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项目12个,争取落实资金280万元;协调组建专业合作组织5个,投放马铃薯种薯120吨,新建改造道路15.2公里,改造危房138户,开展技能培训680人次,组织劳务输转230人。

村里的“代表工作室”

侯家寺村位于渭源县上湾乡南部,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596户2464人;有选民1833人,县人大代表1人、乡人大代表6人。

2015年,侯家寺村有了“人大代表工作室”,并参照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标准,制定了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人大代表履职述职制度等“四项制度”,以及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工作流程图、代表工作室活动计划一览表“一图一表”;建立了“三册两簿一记录”,即人大代表花名册、人大工作制度汇编和人大代表履职手册,人大代表述职登记簿、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登记簿,人大代表工作室活动记录。

按照“一季度一活动、一年度一述职”的安排,侯家寺村“人大代表工作室”从去年10月开始组织开展了4次代表学习培训,集中学习宪法、组织法、代表法和***、易地搬迁项目等政策法规;今年3月以来组织代表每月接待选民1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条,化解矛盾纠纷13起;今年1月组织6名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进行了述职,并接受了测评。此外,6名乡人大代表围绕实施易地搬迁项目,联系走访选民和群众620人次,解决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易地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6名乡人大代表先后提出代表建议6条,全部得到了办理落实。上一届乡人大代表麻建华、张春梅在联系走访选民的过程中,了解到青山梁、石家寺2个山区社的群众有搬出大山、到川区生活的强烈愿望,经过与其他4名代表实地调查讨论,联名向乡人代会提交了《关于建设侯家寺易地搬迁安置区的建议》,促成了侯家寺村易地搬迁项目的规划落地。目前,侯家寺村易地搬迁安置区已搬迁342户1710人。乡人大代表、村委会主任侯成龙向乡人大提出建议,推动了全村192户光伏发电项目的落地见效,户均每年增收6500元。

在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6名乡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不仅联系了12户贫困户,还先后多次向乡人大提出建议,经乡政府协调办理落实,新建村卫生室1个,完成自来水入户560户,硬化村社道路4.2千米,衬砌灌溉渠道1.2千米,解决绿化苗木1660株,试点种植金银花80亩,培训输转劳务人员650人次。其中,乡人大代表、村支书曹向荣探索建立了“支部+合作社+网店+贫困户”的***增收模式,带动82户贫困户从事青豆加工贩运,组织妇女编织手工艺品并在网上销售,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强了脱贫致富能力。史小燕代表成立了兴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奶牛6头,年均增收3万元,带动邻居养殖奶牛4头,户均增收5600元。

携手建设美丽乡村

元古堆村位于渭源县田家河乡南部,有13个村民小组447户1917人,耕地面积5500亩,人均2.87亩。2012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5.8元,有低保户151户491人,五保户8户9人,扶贫对象221户1098人,贫困面为57.3%。

2013年,定西市和渭源县共同组织编制了《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扶贫攻坚规划(2013-2020年)》,确立了将元古堆村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示范村、全市“双联”行动示范村的发展定位和“三年率先实现整体脱困、率先建成幸福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58名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到元古堆村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当中,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展开。

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担当“项目衔接员”,尤其是31名党政系统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掌握政策、联系面广的优势,到元古堆村调查研究,到国家、省、市部门汇报衔接项目。3年共争取到各级财政扶持项目资金7023.4万元,重点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学校、敬老院等社会事业全覆盖。

同时,各级人大代表还主动担当“招商联络员”,积极牵线搭桥,引进了甘肃江能医药科技集团、甘肃圣源投资管理、甘肃东海高科节能服务等8家企业,参与元古堆村的***精准脱贫工作。8家企业累计投资9167.6万元,培育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劳务产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七大产业,探索推广了“母畜寄养+农户分红”、资产收益扶贫、***专项贷款带动、互助增信金融扶贫、土地入股、“企业主办+群众入股”联办经营实体等六种产业扶贫新模式,有效拓展了群众增收途径。

在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各级人大代表尤其是6名基层农民代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担当“致富引领员”,成立合作社1家,创办企业2家,带动全村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3家,全村有88%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农民产业收入年均增长26%。县人大代表、元古堆村村委会主任郭连兵注册了兴元苗木繁育合作社,带领农户发展苗木繁育;乡人大代表、元古堆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海东创建了渭源县元古堆塑业有限公司,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各级人大代表还主动担当“民情连心员”,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年多来,共进村入户、走访农户1200多次,开展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等教育培训,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指导协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总结***精准脱贫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16名人大代表在联系帮扶好自身79户联系户的同时,积极衔接扩大联户范围,实现全村447户“一户一策一干部”全覆盖帮扶联系,累计投入价值38.5万元的各类帮扶物资,帮办实事660多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4起。

2015年底,元古堆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6元,实现了整村脱贫。今年,元古堆村获评第二届“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

新闻推荐

一个偏远山村的巨变——渭源县麻家集镇郭家山社美丽乡村建设见闻

本报通讯员吴鲁日前,笔者一行来到渭源县路西村郭家山社,远远地就看到,村庄口笔直干净的水泥硬化路通到了家家户户,由垃圾堆改建的新广场上贴着醒目的地砖,篮球架、乒乓球桌、各种健身器材,太阳能路灯,卫...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