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药材 发药“财”——渭源县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纪实■ 通讯员 符丽云
盛夏时节,走进风光如画的渭水源头,广袤的田野上各类中药材生长正旺,新建的中药材市场上交易异常火爆,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各类设备开足马力加速生产……到处可以感受到中医药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的富足与喜悦。2015年,全县中医药综合产值达到13.9亿元,217个行政村中中医药产业收入占一半以上的村达到123个,农民人均从中医药产业中获得收入1518元。
渭源县素有“千年药乡”、“中国党参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中医药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这一目标,县上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渭源县中医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认真谋划种植基地、产业园区和骨干项目建设,为推动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业发展,科技当先。渭源县坚持把科技研发作为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建立科技合作协议,共建产业示范和人才培养基地,狠抓道地中药材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扩繁改良。启动建设渭源县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和中药材质量检测站,成功选育“渭党1号”、“渭党2号”等优质品种,全县建成优质种子生产基地5000亩、种苗繁育基地4万亩。编制完成党参、当归、黄芪大宗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和规范化操作技术规程,制定白条党参生产质量安全和饮片加工质量两个地方标准,富硒黄芪栽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当归膜侧斜植栽培技术经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先进生产水平,在全省推广。完成渭源县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和白条党参原产地地理标记认证,不断扩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无公害种植20.1万亩、标准化种植12万亩。
为了进一步完善流通体系、拓宽营销渠道,渭源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建成了渭水源中药材中心市场、会川江能中药材饮片市场以及会川三角路、东升、莲峰、新寨4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中医药产业合作社155家,设立收购网点160多个。建成“西部中药材交易网”、“中国黄芪网”等电商平台,建成中药材产业网和企业商业网站15个,发展淘宝网店30多个,吸引安徽、福建、山东、内蒙、四川、广州等10多个省市的1000多名客商常年在渭源收购交易。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市场、产地集散市场、专业合作社、田间地头收购站点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中医药营销网络体系,年交易量达到7万吨以上。
作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和集散地,渭源县紧抓兰渝铁路、临渭高速、渭武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构建仓储量与产业总量相匹配的物流体系。县上引进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斥资30亿元建设物流园。大力推广中药材气调贮存养护技术,探索无硫保鲜仓储方法,发展适合加工贩运大户和药农需求的中小型安全仓储设施,切实提高中药材仓储质量和水平。目前,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3万吨,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16亿元。
为了促进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就地转化增值,渭源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开发面积达到3.04平方公里,被省工信委确定为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先后引进佛慈、广印堂等一批企业落户渭源,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65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8家,通过GMP认证企业21家,带动发展中药材个体加工户1200多户,年加工中药材6万吨,实现产值7.6亿元。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在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新征途上,渭源儿女正在立足资源优势,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奋力谱写中医药产业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崭新篇章。
新闻推荐
...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