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活的人
□刘书泽
深冬的通渭碧玉,有着它独特的宁静和安逸,远处烟囱里的袅袅炊烟,黄土路上的田园风光,孩子们热闹的嬉笑声,穿着朴素的老妇在门阶上收拾忙碌着,天空飘着微雪,四周时不时传来的狗吠声,让碧玉的一切都显得这样美好。
从一条弯弯的小路走过去,就看到了陈师傅的根雕门店。店面朴素,没有过多的装饰。
陈师傅原名叫陈振新,是通渭碧玉乡一名普通的手艺人,但当他带动碧玉乡的多个普通老百姓从事根雕艺术创作时,他又显得不太普通。
敲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已成型的根雕作品。它们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可再仔细一看,这些根雕作品并没有那么浓的商业气息,因为它们造型虽异却也简单,显出一种源于自然的素朴美。
陈师傅说,他做根雕源于自己的爱好。每当得到好树根时,陈师傅先是观察和想象。当完全摸清树根的沟沟壑壑,了解清楚它们的整体与局部后,陈师傅这才动工。因为在陈师傅看来,根雕造型要体现材料的美,尊重根材的物质结构。他说根材的肌理绺花与盘错瘿疖同属“天成”,这样的自然之态是根雕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将根材上的疖瘢瘿瘤、韧皮纹脉,显露的肌理色调变成为根雕造型艺术的作品表现形式是需要创造和思考的。一件创意十足的根雕造型要具备足够的空间体量、完美的体面转换、流畅的曲线过渡,作品要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之美”。
可事实上,陈师傅并不是一位根雕雕刻大师,他只是闲来兴起时进行根雕创作,而正好根雕雕刻给他的退休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内心的平静。
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和大山里的陈师傅来讲,日日接触自然的奇妙,也就在骨子里深谙自然之道,识得自然之美。在天性的指引下,陈师傅自然而然就和枯根朽木天然地结缘了。
然而陈师傅并没有打小就开始根雕创作,而是对画画和书法感兴趣。据说他的第一件根雕艺术作品大象是在他二十七岁时受一位朋友的嘱托才完成的。据陈师傅讲,那件大象根雕有一米多高,五十公分宽。凡是看到“大象”的人都说作品栩栩如生,这让他心中十分高兴。也就是从那时起,陈师傅才开始在工作之余专事根雕,直到现在退休后,他才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根雕的创作中。
陈师傅说,他常常在村子或大山里到处转悠寻找树根,或者向在农村的亲朋好友那里索要。刚开始时,没有专业的根雕工具,他就用手一点点抠,用手工刀一点点挖。没有参照物,他就找来图书参照着创作,或者根据树根的原有形态进行雕刻。后来条件好了,陈师傅就给自己购置了专业的雕刻工具。
因为根艺创作耗时长,从根材的选取,作品的构思,再到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再到根雕的命名,一件好的作品往往需历时半载才能完成。肃然辛苦,但当一件件惟妙惟肖的根雕艺术作品摆放在他的门店时,陈师傅感到很满足。
在一件雕刻还没完成的作品前,陈师傅说,在制作根艺作品时,根材表皮早会被剥去,韧皮上的纹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逝,但根材内部的肌理绺花,却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日趋美丽,而这绺花与色调也最能证实其取材的部位,这也恰恰是根材所有特征中最难以仿制的部分,树根本身具有的疙瘩、窟窿、斑点等古怪奇特的自然形态,再通过人为雕刻制造的意象和无尽的想象才凸显出一件根雕作品的不可复制性。在构思创作时,应该做到一切人为痕迹都应该隐藏于自然之美中。陈师傅说,一件完全的手工根雕作品,需要根雕艺人们拥有较强的审美情趣与艺术品位。所如果不是单纯地喜欢,仅仅奔着挣钱去雕刻的话,根本做不出一件好的作品,也很难长期坚持下来。
现在五十八岁的陈师傅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许多,说话也是快人快语。陈师傅说,具有发现美的眼光的人,才能创作出妙造自然的根雕佳作。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埋首根雕中,陈师傅显得怡然自乐。此刻的他,是那么专注而平和,没有喧嚣和躁动,有的只是淡泊的心境,有的只是一种向美而活的超然。
新闻推荐
位志荣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核准压实扶贫成效积极迎接国家考评
本报讯(见习记者王霞飞刘书泽)月日上午,定西市召开迎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检查和省际交叉检查准备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位志荣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认...
通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