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 牛建军 通讯

定西日报 2016-03-21 00:22 大字

本报记者牛建军

通讯员尚锐王梅梅

通渭县是国家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4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212户10.5112万人、贫困面为26.25%。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实现2017年整体脱贫摘帽、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的“两步走”节点目标?

汇聚强大合力,同心脱贫攻坚。该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脱贫的部署及各项保障措施,强化支撑、创新方式、完善机制,着力改善农村饮水和道路交通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培育种植、养殖等富民产业;着眼共建共享,优化公共服务……举全县之力在扶贫攻坚战中打出了一套特色鲜明、亮点频现的“组合拳”。

落实基本保障: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

“过去,村里的交通十分落后,村民出行十分困难。”通渭县鸡川镇川道村村民刘军指着新修的水泥硬化路高兴地说,“你看这条新修的水泥硬化路,让我们开车进出村子方便多了。自从去年修通了这条路后,我们村子里就新购进农用三轮车16辆呢。”

该县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补齐小康短板,精准攻坚拔寨,让贫困村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大改善。去年以来,该县解决了39.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95个贫困村的303个自然村动力电覆盖工程;续建2014年通畅工程329.1公里、新建380.5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通畅率达100%,今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工作先进县”;投资4787.5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0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2752户。

常河镇泉湾村村民段富宝因一次车祸致使左腿严重受伤,治病就花去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同时家里还有3个学生在上学,花销大,被镇村识别为精准脱贫户。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增收账:去年,他得到了价值1万元的牛棚1座、牛1头,价值13400元危改房1座,保收入一年14000元;学生领补助4250元;去年他贷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购置了一辆四轮旋耕机,给村民旋耕土地收入是2多万元;种植全膜玉米收入1万多元。算到最后,他感激地说:“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实现了脱贫梦!”

强化多项支撑:富民产业成为贫困户增收的新引擎

“我们要突出产业扶持,筑牢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产业支撑,让富民产业成为贫困户持续增收的新引擎。”该县县委书记令续鹏在调研时说。

在强力推进***精准脱贫的过程中,该县通过强化发展富民产业、加大财政投入等多项支撑,夯实持续发展后劲。

“去年,对我来说是个丰收年:玉米收入1万元,小麦收入1万元,胡麻收入5000元,豌豆收入1600元,黑豆收入1400元,莜麦收入1300元、大麦收入3200元、养殖收入1万元……”第三铺乡小岔村贫困户郜兴隆高兴地说。

在强化富民产业支撑方面,该县制定了《关于富民产业培育工程支持***实施方案》等各项措施,着力培育玉米和小杂粮、马铃薯和中药材、草畜、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贫困村特色产业全覆盖。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通渭多措并举力促非公经济显活力

通渭讯(记者牛建军通讯员罗洁琼)今年以来,通渭县继续稳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三个突破”为新常态下的非公经济发展创造了新机遇,释放了改革新“红利”,注入了市场新活力,促进第一季...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