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牛坡的“免费客车”
通往牛坡的“免费客车”
等待发车。
王茂生帮乘客取行李。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沈丽莉
招呼学生上车。
本报记者 沈丽莉
牛坡村是距离通渭县城还有5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
与大多数跑长途车的司机一样,王茂生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冬天里,他穿着一件旧棉衣,与其他司机无异。然而,对于通渭县牛坡村沿线的老人孩子而言,这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司机,却带来了大家数不清的方便。
作为通渭县鸡川镇牛坡村唯一一班通往省城兰州的客车,王茂生经营这条线路7年来,有三个“免费”原则——老人、学生和货物免费。
有人测算过,他的车从通渭一个往返,免费拉的货物将近1吨重;而每天免费带过的老人和学生有多少,自己也没算过。而这个“免费客车”,王茂生一开就是7年。王茂生说,客车沿线群众生活条件很艰苦,让老人和孩子免费乘车,尽力而已。
免费送货 他干起了赔钱“生意”
12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兰州客运总站。一班从兰州开往定西市通渭县鸡川镇牛坡村的客车即将发车。
司机王茂生头埋在行李舱里,正在整理货物。
有人拿着手机电池,很随意地在胶带上写上收货人的名字交给他;也有人扛着半人高的箱子,不断叮嘱他要安全送到。
一般来说,长途客车运输货物是要收费的,司机根据货物的体积和重量收费。然而给王茂生交货的人,却没一个掏钱的。难道是货送到了才由收货人付款吗?记者一打听才知道,这辆车运货不收费。
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今年50岁家住通渭县鸡川镇苟堡村的牛喜祥告诉记者,“这辆车从7年前开始上路,从那时起,我们往返兰州运送一些货物,王师都不收费。你想,一个手机电池才几块钱?大老远运过去多不划算?”
听到我们在讨论免费送货,有乘客接过话题。通渭县金牛中学一位姓牛的教师给记者说这样一件事:3年前的春节前后,乡下的亲戚往兰州捎猪腿,到了兰州分货的时候,两条猪腿丢了。送货的人知道情况后表示,免费送货,丢了就丢了。“可你知道吗,王茂生师傅专门回去给人家赔了1200元钱。”
和王茂生交流,他不好意思了。“拉点货上来下去方便大家,这没啥。能帮助别人,让人心里很踏实。”
牛喜祥说,这趟车不但运输货物是免费的,沿途的学生老人上车,也是免费。“这辆车,我儿子坐了4年,直到考上大学。所以,叫他王叔。”
“免费校车” 让学生不用挨冻
从通渭县城到鸡川镇牛坡村还有50公里路。
“王师傅从跑这条线路开始,7年一直是这样。从县城开始到碧玉、鸡川中学、牛坡,沿途往返的老人、学生全部免费拉。”一位当地的教师说,“我们把这辆车叫做‘免费的校车\’。”
进入山区小路后,车辆只能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摇晃前行。
窗外的山峁上积满了未消融的雪,王茂生指着一道山梁说,这里很穷,却出过很多大学生。“我自己没有读过大学,看到读书的孩子,很喜欢。冬季很多孩子要步行1个小时去学校。等到了学校,需要一早晨才能缓过劲来。”
“看到孩子上学的路那么远,我很心疼。自己既然有车,顺路带他们一程再简单不过了。”
没走多远,路边站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孩。上车后,自然不用买票。女孩叫雷娅娅,今年18岁。她说,大家把这趟车叫“大班车”,只要是沿途读书的学生,都坐过这辆车。“车每天几点钟到哪里,我们都知道。看着车快来了,我们就站在路边等。”
有一辆可以乘坐的车,“冬天就不用挨冻了。”
之后,又陆续有七八个学生上了车。王茂生把他们送到了鸡川中学门口。
方便大家 他很开心
记者注意到,沿途学生乘王茂生的车来,下车时,很少有人表示感谢。
王茂生不在意这一句感谢。他说,很早之前,当地群众就给运输公司写过感谢信了,“乡下孩子大多腼腆,不好意思说。”
车里其他人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常年免费接送学生,沿途的学生早都把这趟客车当作自家的车了。
第一次免费接送学生,王茂生也遇到了尴尬。“当时,学生都不敢坐,因为坐车会花钱。后来,坐过‘免费车\’的学生口口相传,这里的孩子才深信坐车不花钱。”
陈守刚在鸡川镇开了一个小卖部,他的小卖部门前的一片开阔地是约定俗成接送学生的停靠点。“早晨五六点,就有学生在门前等车。”
他还说,这辆客车不但接送学生免费,遇到赶集的老人也会免费。沿线有重大疾病需要去兰州或者通渭县城医治的群众,他也全程免费。
牛喜祥就知道这样的事例,他们村子一个孩子得了白血病,除了送往兰州免费外,家属往返兰州时,王师傅都不收钱。
王茂生说,乡下人本来没钱,遇到大病更困难,能让他们省下几百元路费,也算一种帮助。
这些年来,免费接送过多少人,王茂生没法统计,但有一点,只要路过村镇、学校和医院,大家都会对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表示出尊敬。
当天下午5时,车辆终于在颠簸中到达牛坡村,记者的此次“旅途”也即将结束。在牛坡村,人们对这辆客车表达出很深的感情。一位村民说,这是村里唯一一辆开往兰州的客车,由于支线不赚钱,很多司机只开到县城,不愿来村里。原本兰州到通渭的票价50元,但王师傅这辆车开到牛坡村,也是50元,等于县城到村里的50公里是免费的。
每次提起这些,王茂生都会说,小事。
村民不这么认为,7年如一日,不容易。
元旦快到了,王茂生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他曾经接送过的学生编了一首诗,给他送来祝福。
王茂生说,这样的短信,他会保存一辈子。
记者手记 平凡的感动
沈丽莉
王茂生不是救人于水火的英雄,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记者在采访时,只要是坐过这辆车的人,他们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6个小时的路程,无论是乘车的老人还是等车的学生,他们的眼中写着同样的字:信任。经营一条偏僻的线路,而且还免费接送学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亏本生意”。王茂生说,他不收钱并不是因为自己富有,而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感到方便。
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他一干就是7年,所以,王茂生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这种平凡中的坚守让人感动,必须承认,我们的精神脊梁,很多时候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力量在汇集、在支撑。
新闻推荐
【市州观察 定西】通渭县领导干部来到榜罗会议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
【市州观察定西】通渭县领导干部来到榜罗会议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通渭县领导干部来到榜罗会议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本报通讯员崔文学...
通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