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始终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

甘肃日报 2013-12-29 08:20 大字

始终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

刘伟平在庄浪县水洛镇北城社区向工作人员了解为民服务情况。  本报记者 白德斌

始终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刘伟平在庄浪通渭双联联系点调研侧记

本报记者 白德斌

12月2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到庄浪县、通渭县新增双联点连王村、油坊村和恒辉果品包装有限公司、通渭县殿胜薯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了解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听取群众的所思所盼,和群众一起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并带去省委、省政府元旦春节来临之际的慰问。

看穷貌 找穷因

庄浪县大庄乡连王村,2012年人均收入只有2560元。村民伏六十,一家四口,7亩地,种土豆和玉米是主要经济来源,今年总收入大概8000元,但这些钱连供两个孩子读书都不够。刘伟平走进伏六十的家,详细询问他家的生活情况和贫困的原因。

伏六十说,家里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要供孩子上学,二是种田收入不高。

刘伟平问他今后有没有脱贫致富的门路?伏六十说,四年前种的6亩苹果树,是他脱贫致富的希望。

刘伟平听后鼓励他说,要管理好果树,早日获得丰收,同时要让两个孩子好好读书,将来工作后,一定会改变现在的生活。

相比于连王村,通渭县马营镇油坊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好一些,2012年的人均收入也略高,但是贫困面仍然占到32%。

刘伟平来到低保户乔福仓家,走进乔福仓一家住了20多年的土坯房,墙上的裂缝足以说明生活的拮据。

在交谈中,乔福仓告诉刘伟平说,贫困是因为找不到致富的门路,家里没有壮劳力,加上孩子上大学,家里开销大,还要借钱。

刘伟平说,我们要找准贫困的根源,才能找到科学有效的致富办法,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问疾苦 鼓信心

从连王村到油坊村,刘伟平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都会不厌其烦地询问困难群众的疾苦,鼓励他们要有脱贫致富的信心。

油坊村困难群众王宏斌老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10年前儿子在车祸中不幸遇难,他和多病的老伴抚养着三个孙子。

在询问了家里的情况后,刘伟平说,虽然现在生活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这些困难都能解决,日子也会一天比一天好。  (转2版)

始终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

(接1版)

连王村困难群众张小燕,与王宏斌老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她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中失去生命,留下她和两个孩子。

刘伟平鼓励张小燕要好好生活,把孩子培养成才,改善家庭生活。党和政府也不会忘记,一定会千方百计给予帮助。

谋良策 解难题

发展是解决贫困的根本出路。

“不能光靠低保过日子,要想着怎么把苹果树种好,果树长好了,才能致富。”连王村村民李小军用他朴实的语言诠释了发展与脱贫的关系。

在实地察看了连王村和油坊村的村容村貌,询问了困难群众的贫困情况后,刘伟平先后与两个村的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最期盼解决的事情,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脱贫致富的措施与办法。

“没有通村的路,不方便”、“不懂种植技术、缺少专业培训”、“发展产业没有资金,需要贷款”、“农产品销售存在问题”、“没有村民活动场所”……

村民代表们畅所欲言,把村里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列举了出来,从他们话语间,流露出对致富的渴望。

刘伟平认真倾听每一位村民代表的发言,不时地插话询问,直到把所反映的情况掌握清楚。

对于这些问题,刘伟平都作了解释和回答,表示将统筹各项惠农政策,积极为贫困村的发展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在新增双联点,同时也是联系帮扶非公有制企业——恒辉果品包装有限公司、通渭县殿胜薯业有限公司调研时,刘伟平叮嘱企业负责人致富不要忘了群众,要结合企业与当地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实际,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刘伟平还到水洛镇北城社区进行了调研,了解了为民办事的情况,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方面的作用,切实为群众分忧解愁。

新闻推荐

同济师生爱洒定西

同济师生爱洒定西本报记者王雨1995年8月,上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张佩英带领第一批学生,千里迢迢来到定西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此,同济大学与定西市“联姻”,开始了情深谊厚的携手...

通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