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型资源环保昆虫黑水虻的养殖前景

定西日报 2021-03-25 07:14 大字

□高占彪

黑水虻是一种以畜禽粪污、餐厨垃圾等为主要食物的一类水虻科腐生性昆虫,原产于美洲,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进行养殖,目前已广泛分布于贵州、广西、广东、上海、云南、湖北、台湾等地。因具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易于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是一种很好的畜禽蛋白饲料,富含抗菌肤、活性酶等活性物质,饲养动物具有促生长和抗病功效;同时处理后的虫沙有机质含量高,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有机肥。黑水虻既是高营养的动物新资源食物,同时又是世界公认的“环保卫士”,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黑水虻产业大有作为、前景广阔。

黑水虻浑身是宝,营养价值高。其虫粉氨基酸含量较为全面,人体及畜体内所需的18种氨基酸皆备。氨基酸含量39.19%、粗蛋白含量48.1%、粗脂肪含量12.9%、含锌336.46mg/kg,营养价值较高。同时,铜和砷含量分别为31.21mg/kg和0.19mg/kg,低于常规饲料原料标准。与进口优质鱼粉比较,虽然粗蛋白含量低于鱼粉,但粗脂肪和能量则高于鱼粉,16种氨基酸含量虽低于鱼粉,但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高于鱼粉。同时,黑水虻食用养殖废弃物过程中形成的虫沙,体感无臭味,触感蓬松,具有作为优质有机肥的潜质。经检测:虫沙PH值为8.95,显碱性,有机质含量为76.5%,高于行业标准规定,N、P、K含量为1.84%、2.15%和0.83%,符合有机肥标准。虫粉不仅可以作为优质蛋白饲料,而且还可提取蛋白粉,开发高级营养食品,生产过程中可以同时得到脂肪、抗菌素、凝集素等多种生化产品。抗菌蛋白可以消灭一切有害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其蛹壳更是提取甲壳素的上好原料,甲壳素被誉为除糖、蛋白、脂肪、维生素与矿物质之外,人体必须的第六生命要素。

黑水虻养殖简单易行,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其繁殖速度惊人,据测算,一对黑水虻六个月内能繁育3000亿个蛆,可积累纯蛋白750吨。从卵发育到成虫,一般只需20-25天,由卵到幼虫只需4-5天,周期短、繁育快、产量高。初孵幼虫0.08毫克,在24-30℃下,经4-5天,蛆的体重可达50-75毫克,总生物量增加8000倍。昆虫作为低等动物,在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中,虽然同化效益是哺乳动物的一半左右,但它的生产效益却是哺乳动物15-40倍,是迄今用其他方法生产动物蛋白所无法比拟的。同时,饲料丰富、来源广泛,餐厨垃圾、畜禽粪便、淀粉渣、农副产品下脚料等,都可用于黑水虻养殖。另外,其抗病能力极强,很少发病。黑水虻食用动物粪便从不得病,其他动物无法忍受的腐臭环境却是黑水虻的乐园,出没于肮脏之地,置于不计其数的病菌之中,而其却安然无恙,不会被这些病原物感染,源自其极强的免疫抗病功能。黑水虻既是环保昆虫,又是高质量的蛋白食料,规模化养殖黑水虻,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不产生有毒物质,有利于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实现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黑水虻综合效益高,养殖前景广。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环境保护,环保要求逐渐升级,养殖废弃物的科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同时,餐厨垃圾占我国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比例高达56.7%,并以每年10%的比例增长,由于处理能力有限、比率不高,严重影响生态生活环境,加重了卫生和环境负担。国内成功实践证明,黑水虻已被确认是一种重要的新资源昆虫,能够有效转化畜禽粪便和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生产出高蛋白的虫粉和达到有机肥标准的虫沙。黑水虻虫粉是一种高蛋白性的动物源蛋白,可以替代部分常规蛋白质饲料和进口优质鱼粉,虫沙是生产有机肥的优质原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0多亿,多生产70%的食物才能够满足人类使用。因此畜禽生产将快速增长,达到目前产量的两倍以上。为了避免动物与人类食物需求的竞争,必须保证足够的动物饲料(特别是蛋白质成分)。昆虫是畜禽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的替代蛋白质来源,在西方国家,最有希望用于工业生产的昆虫之一就是黑水虻。大力发展黑水虻产业,不仅能有效转化动物粪便、餐厨垃圾等废弃物,生产优质有机肥,同时还可以从中提取蛋白粉、抗生素、脂肪剂等,生产化妆品、外用药品特别是对风湿性湿疹、脱发等症疗效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环保效益明显,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产业化开发前景。

定西首次引进试养黑水虻,不但获得成功,而且为下一步大力示范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7月,定西科技创新研究院联合定西瑞博蔬菜加工有限公司,在充分考察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新注册甘肃源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上报的《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生态养殖黑水虻)项目》,已被安定区发改局审批获准。先后从海南禾生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普立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业引进黑水虻虫卵12公斤,以淀粉渣、餐厨垃圾等为主要饲料,开始试养黑水虻,已生产出黑水虻幼虫10吨左右。并针对引进虫卵成活率不高的问题,已培育出成虫,就地成功地生产出了虫卵。目前正在做饲料配方等方面的相关试验,设置淀粉渣、鸡粪+餐厨垃圾、淀粉渣+鸡粪、淀粉渣+餐厨垃圾+鸡粪四种处理模式,通过实验对比,筛选最佳饲料配比,同时引进示范应用动物粪便和餐厨垃圾生物化处理技术。虫粉加工和销售工作,正在寻求合作,积极对接。通过试养初步印证,饲养每吨虫子需淀粉渣8吨左右、鸡粪7吨左右、餐厨垃圾5吨左右,生产每吨虫子花费成本1500元左右,利润在1500-2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今后,定西科技创新研究院计划从安定区先行突破。一是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环保局,依托甘肃源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抓紧修建厂房,做好环评审批,确定原料供应配送餐馆,进行垃圾简单分拣,尽快启动规模化养殖和生产;二是联合区畜牧兽医局、区环保局,依托现有养殖企业,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在畜禽养殖场配置黑水虻养殖设施,搞好技术培训指导;三是联合区工信局、区环保局,依托甘肃源玖科技有限公司,与淀粉生产企业对接,统一收集淀粉渣,进行黑水虻养殖;四是积极对接饲料加工企业和投资商,联合开展虫粉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产品促销等工作。

(作者为定西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新闻推荐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 “解锁”餐厨垃圾处理新技术定西市首次引进新资源环保昆虫黑水虻获成功

本报讯(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文爱凤)为解决目前定西城区餐厨垃圾生物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需求,定西科技创新研...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