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丝路巨龙”通家乡

定西日报 2017-07-18 08:08 大字

■曹应森

上世纪70年代一个多雨的季节,连绵秋雨下了七八天,老家门前的面咀山里传来一动物忽明忽暗的叫声。爷爷说,这个动物的叫声和火车的鸣叫声像极了,要是大山里真通了火车,该有多好!

爷爷的这个奇怪的想法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足足有40年了。老人家去世近20年,很遗憾地是他没有亲眼目睹家乡建设高铁的火热场面,但老人家“家乡通铁路”的梦想实现了。老家修高铁了,宝兰高铁通了;兰渝铁路还真要从家乡面咀山里穿行,再过几个月,也会实现通车。“丝路高铁”通家乡,喜圆爷爷一个梦。

近日的一天凌晨4点半,和同事一起从定西火车站乘坐K169次列车出发,足足用了1小时40分钟时间。

返回时换乘高铁,从8点半登上了D2654次动车组列车出发,“巨龙”风驰电掣般穿行,才用了不足半小时时间就到达定西,再用了50分左右的时间到达天水。乘坐高铁的心境,车速高达248公里/小时,不可想象的是咋这么快,车体是怎么紧扣在铁轨道上,在电力的牵引下,一路驰骋在新丝路带上。车内干净整洁的环境,舒适的座椅,温馨到位体贴的服务,车外蔚蓝的天、轻飘的朵朵白云、漂亮的新农村建筑、秀美的山川、生长茂盛的庄稼,让人心潮澎湃,油然而生敬意。是祖国的强大,带来国富民强,带来铁路建设的巨变,带来国民素质的提高,带给家乡的变迁。

乘坐高铁的人们陶醉其中,内心激动不已。他们或讲述自己与铁路相关的故事,或述说着身边的感动,或畅谈着家乡的巨变,或彼此交流着内心的真实感受,或忙着采访拍摄,或编发微信快速传播给家乡的亲人朋友和众乡亲……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年近古稀的老铁路工人陈家泽,他是带着老伴和儿孙一起来乘高铁的。陈老在武威段从事铁路养路工作40年零6个月,保障铁路的安全畅通,守护旅客的生命安全和列车的平安运营。

新建的宝兰高铁是中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徐兰高速铁路的“最后一公里”,它像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祖国中西部辽阔大地上,将既有的徐州至宝鸡高铁和兰新高铁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横贯中国东西的“丝路高铁”。

“我是亲身经历和亲眼见证祖国铁路发展变化的,蒸汽机牵引,列车像蜗牛前行;内燃机牵引,列车像战马奔驰。如今高铁时代到了,列车如同电闪一般快速。安全,平稳,快捷,让人真正享受快乐人生了。”陈老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列车上有位年轻小伙子张博新,他和女朋友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同学,如今他毕业在兰州铁路局工作,而女朋友在天水师范学院读研究生。“两地相隔,饱受相思苦。高铁通了,可以在下晚班后一小时20分钟左右就能和对象团聚了,真方便。可以说,丝路高铁解了多年的相思苦。”当大伙儿提出要约见他心爱的女朋友时,他毫不犹豫地打电话联系。

最活跃、最激动的还是兰州一幼儿园老师陈苑了,列车停靠在天水南站,她便在站台上变换着不同的姿态,向旅客展示青春魅力的同时,推介宣传着新丝路沿线旅游资源和地方特产,俨然是咱家乡的代言人。

从兰州铁路局获悉,宝兰高铁开通运营,每日有首发、终到、停靠兰州西站的动车组列车共计42对,每天停靠在定西北站的动车将有38趟。早上出家门,去兰州吃了碗牛肉面,乘坐高铁一路观光一路精彩,转了一趟天水南,中午回到定西吃午饭,这次乘坐高铁好快好舒心。宝兰高铁开通正式运营了,期盼兰渝铁路尽快建成并投入运营,让我们乘上新时代的高速列车,前进,前进!

新闻推荐

扬帆破浪再向前——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掠影

本报记者王谦虚积极谋划奋勇争先吹响赶超跨越“集结号”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定西市时刻保持在项目建设上的热度和速度,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撸起袖子加油...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