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苟广斌 刘佳丽
本报记者苟广斌刘佳丽
“十二五”,是具有特殊印记的五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在此期间经历了大调整、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波及各个层面;新一届中央领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发展的制度环境发生了极大改变……所有这一切,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让“十二五”的发展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大转型”。历史将证明,这一大转型,举足轻重,意义非凡;改变当今,开启未来。
——题记
站在两个五年的交会点上回望,定西用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勾画出“十二五”的发展与跨越轨迹。
建设五宜城市、力推***、全力打造“两都”、如火如荼开展“千亿元大招商”,一座城市发展的目标图愈发清晰呈现。凤城崛起的实质,其实就是三百万定西人民实现小康梦想的所在。
即将收官的“十二五”,可以说是定西实现社会各界奋发图强、承前启后的五年,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扬帆蓄势的五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往开来的五年。回顾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出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扶贫攻坚、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社会建设、改革开放七大类发展目标。“对账”这些目标不难看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过去五年取得了长足进展和不俗业绩。
初冬时节,走马六县一区,到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重、特、大新兴产业项目比肩而立,重点小城镇建设进展积极,亿联国际商贸城、陇西文峰中药材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统计显示,到“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0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42.93亿元和24.1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倍、3.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07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2倍,粮食总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
看重大项目——
夯基础,调结构,产业聚集领跑经济社会大发展
兰渝铁路、宝兰客专建设的顺利推进、引洮一期工程的全面建成、华岭风电并网发电,近年来,一批实力雄厚的重大项目集群投产建设,在凤城大地迅速聚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定西经济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通过大力开展“千亿元大招商”等活动,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招商引资5年累计到位资金143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完成423.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5倍。目前,所有县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全部乡镇通沥青(水泥)路,所有村社实现通电全覆盖。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全市145万人16万亩农田受益。引洮二期开工建设,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洮河渭河等中小河流治理等一大批重点水利项目建成运行,新增有效灌溉1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12.5万亩,累计解决209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通渭风电基地项目获批开建,110千伏新城变电等一批电网工程相继投产,农网综合改造率达到90%以上,所有村社全部通电。
通过延长产业链条,中医药、马铃薯、草食畜牧业和蔬菜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0亿元、135亿元、130亿元和6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1家,增加值突破30亿元,是2010年底的2倍;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9.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168家,聚集作用不断增强。
看扶贫攻坚——
攻坚克难,成为中国式扶贫的缩影
扶贫开发30年来,定西成为中国扶贫成效的窗口和缩影。30年来,历届班子始终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取得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定西扶贫开发模式,对全国同类地区都有借鉴意义。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也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国家宪法日的宣传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