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产业扶贫与智力扶贫的结合点 来自岷县蒲麻镇三个贫困村的调研□ 杨学文
岷县蒲麻镇原有深度贫困村6个,2018年稳定减贫478户2080人,日前,我们对市人大联系帮扶的刘家河、纳古、岔套等3个村进行了调研。
一、帮扶措施
市人大常委会作为组长单位,督促指导市级22个单位开展帮扶工作,常委会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岷县召开帮扶单位工作推进会,先后协调投资160万元修建刘家河、纳古河堤2公里;投资30万元新建纳古文化广场1处;投资98.5万元扶持197户实施“三化”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投资43万元硬化主干道1.35公里;投资30万元扶持60户贫困户养殖中蜂420箱;投资2.8万元扶持纳古村35户贫困户试点种植猫尾草120余亩;投资27.6万元扶持115户贫困户养殖土鸡2300只,近两年累计从各个渠道争取项目7个1000多万元,使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村容村貌等方面都有快速改善。
二、存在困难
一是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因病致贫70户294人、因学致贫50户228人、因残致贫49户155人、缺劳动力致贫229户640人、有70%左右的贫困人口缺乏产业支撑,产业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产业结构体系还不完善。目前虽然有15个合作社,但多数运行不规范,没有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项目,且无龙头企业带动。
三是观念转变上还需持续发力。当地群众受教育水平低,部分困难户为单身家庭,目前全镇适龄未婚人数高达314人,缺乏内生动力,自我发展意愿不足不强。
三、对策建议
一是不断夯实脱贫攻坚队伍基础。帮扶单位要对深度贫困村的班子运行情况定期研判,继续加大协调、监督、管理和执纪问责力度,强化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健全村级组织,充实帮扶力量。
二是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分红。一是继续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开展规范化、机械化、多元化种植。二是按照“户种植、合作社收购、扶贫车间加工”的订单模式,组建合作社,建设扶贫车间。通过实施4500亩草原转型项目、3000亩饲草基地建设项目、到户优质牧草种植补助项目扶持贫困户1000户种植牧草4000亩、16个牧草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种植1600亩,并积极引导其他群众种植猫尾草5000亩,2019年全镇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逐步形成以猫尾草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链条,有效调整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三是扶持壮大中蜂养殖产业,对接联系西联蜂业和中蜂协会,建立中蜂养殖繁育基地和实训基地,并依托项目资金扶持521户贫困户养殖中蜂4950箱、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00户养殖中蜂1100箱,确保在现有中蜂4500箱的基础上,新增中蜂6050箱,中蜂存栏预计达到1万箱以上。
三是持续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对中蜂养殖、猫尾草种植、生态土鸡养殖和扶持合作社建设等4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动深度贫困村养殖、草畜、中药材等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重点推进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生产生活环境和卫生厕所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用好公益性岗位人员,结合村情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奖惩机制和通报机制,定期评选环境卫生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五是注重精神扶贫激活内生动力。将优秀传统文化巡回宣讲、“三苦”精神的弘扬贯穿扶贫全过程,切实增强干部帮扶“底气”、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农村文化扶贫,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新闻推荐
本报岷县讯通讯员赵鹏王雪峰近年来,岷县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探索“建长效、拓宽面、提高质”的道德讲堂建...
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