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防震减灾教育应成为常态

兰州日报 2015-04-20 15:17 大字

4月15日下午,四川省定西市临洮县发生4.5级地震,兰州市有明显震感。当时,兰州市中学都在上课,初中学校则正在进行中考一诊的物理考试。感觉到楼体晃动后,各学校纷纷紧急疏散学生,中考学校则暂停了考试,直到接教育局通知后才返回教室继续考试。(相关报道见4月16日《兰州日报》五版)

很多学校在地震发生后都采取了紧急疏散措施,说明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后,防震减灾教育在学校中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和普及。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教育在公众中还远未普及,还存在很多不专业之处,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还有待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很多时候都是自发获取。虽然每年都有相应的宣传活动,但这样的宣传基本停留在特定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中,普及程度和重视程度仍然不足,仍只停留在走形式的层面上,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防震减灾常态化宣传普及。

事实上,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工作目前仍然处于两难境地,究其原因:一方面,加大宣传容易造成社会公众的恐慌,而另一方面,如果不宣传又会给我们带来惨痛代价。汶川地震后,全社会都已经意识到防震减灾教育的重要性,但落实到现实层面,一旦发生意外状况,是否每个人都能做出科学应对?只怕回答未必乐观。尤其是我们的相关教育,长期以来缺少应急避险的生存教育。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不了解,有神秘感,减灾避险意识淡薄,防震减灾教育常常是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却不那么重要。即便有此类教育也往往流于形式,忽视贴近实际的自救互救常识和逃生技巧的传授和训练。

解决这个两难矛盾,关键还是要突破害怕引起社会恐慌的旧有意识。很多时候,由于我们害怕造成恐慌,反而使各种谣言得到了传播空间,也使公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难以提升。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会以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因此,与其怕宣传过度造成恐慌,还不如进行常态化的防震减灾教育,培养起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更具积极意识。

这方面的经验,我们确实应该向近邻日本好好学习。多年来,日本始终重视对公众及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普及地震灾害中自我保护的方法,每年9月全国都要举行全民防震演练。对日本国民来说,防震意识深入人心,地震演习是家常便饭。日本各地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并免费向市民开放。社区组织也会经常进行防震训练;居家布置时,易倒易碎物品通常不会搁置在无遮挡的地方;家里没人时人们习惯关闭燃气总阀……正是因为高度重视公众的防震减灾教育,使日本在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要比我们更专业,因灾损失更小。

现代灾害研究表明,一个区域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抵御水平,不仅在于其技术实力和经济能力,还在于这个地区社会人文界、教育界对公众防灾文化的教育程度。面对自然灾害,保护人的生命是第一等的要务,强调防患未然,须臾不可懈怠。虽然此次临洮地震并不算大,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算很严重,但地震发生本身就警示我们,防震减灾意识、知识和技能应成为每位公民的基本素养。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教育、地震主管部门对减灾教育真正重视起来,不仅学校教育要相应强化,全社会也要更加重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等突发灾害的应对能力。

新闻推荐

退休老党员康文满—— 终身不忘党的恩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党把我从一个穷孩子培养成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党的恩情比海深。”今年75岁的七里河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康文满得知记者的采访缘由,显得激动不已。尽管满头银发,但...

临洮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洮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