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当宅男无事可做翻故纸堆翻出了不少破书烂纸片最高
长假,当宅男,无事可做,翻故纸堆,翻出了不少破书烂纸片。最高处的彩陶罐也给搬了下来。这是件复制品。那是去年,逛马家窑遗址时的意外收获。
那次,和几个朋友结伴而行,出兰州,往东南到临洮县城。过县城,顺洮河而上,走不多远就是马家窑镇。顺着河谷边的台地的小路上去,抬头就看见马家窑遗址碑。再走是层层梯田,时能看到彩陶残片。
马家窑彩陶是彩陶的顶峰之作。好在哪里?别的不说,胎质就不一样。随手捡起一片,擦去土,细看,断口的胎质,是黄亮之色,很薄,既无颗粒,也无空隙,有种细腻紧密之感。果然不凡。
下午,离开马家窑遗址,回县城,要过洮河大桥。友说,附近村子有制作彩陶复制品的作坊。顺路而去,找到一小作坊。这是农家院中的作坊,刚盖的房子,院内一隅,一鸡蛋红砖炉。复制的彩陶在这里烧制。进了“展厅”,其实是一间大屋子,既无窗,也无门,大大小小的彩陶,各种盆罐,摆在地上,让我们挑选。看着外观,还不错,挑了件罐,以作纪念。
拿回家,束之高阁。谁知,半年后,罐身不断迸出小麦粒片,漂亮的彩绘,成了王麻子,很是可惜。请教一玩家,说是制作时,陶土中有杂质。果然,麦粒片下的坑,胎质粗糙,颗粒较大。
做陶器,首先筛选胎土。如今,设备齐全,机器一开就好了。可是,胎质却不如古人的细腻,原因何在?古人讲究洗泥,今人多研磨。
古人没有各种研磨设备,也没有多么细密的筛子。他们有自己的办法,古人制陶,多选择小溪边,顺着山势,从高到低,挖几个池子,将小股溪水引到最高处,池中注满水后,洗泥就开始了。先民们把挖来的陶土,放入池子中,慢慢搅动,水流不大,粗大颗粒就沉池底,细的陶土和水,流到了下一池子。如此几个池子后,陶土就足够细了。这法子,节能环保,不费钱,不费电,自己动手就行。先民们在6000年前,就会这种办法,现代人多不用。他们宁可在装饰、在造型上下工夫,也不去寻找最本质的东西。
陶艺就这样失落了。想起一句话,走得太远,忘记了我们因何而出发。其实,失落的不仅是陶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升 通讯员李斌)针对兰临高速30公里至40公里路段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日前,高速公路第一支队韩家河大队约谈临洮县公路管理段主管养护副段长张某,并下发整改意见。10月3...
临洮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洮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