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岁月,国棉三厂给他一个家
陈雷收藏的和国棉三厂有关的物品 新时报记者徐敏 摄
回忆起国棉三厂,厂里的老工人陈雷有说不完的话。对他来说,这份工作不只是谋生那么简单。从出生、上学到工作,和同事恋爱、结婚再到退休,“六十年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国棉三厂。”陈雷讲到,“对这个厂子,我有着说不出来的深厚感情。”
国棉三厂的前身是仁丰纱厂,上世纪四十年代,陈雷的母亲来到这里当了一名纺织女工。“她从一无所有到建立家庭,分配单位宿舍居住,生儿育女,儿女从厂里逐渐长大……”陈雷说,母亲发自内心地感谢仁丰纱厂,让她能够在城市中安稳地生活下去。陈雷就出生在厂里,可谓是正宗的“仁丰子弟”。他回忆道,那时候的厂子就像是一个“小社会”,除了工作车间、办公室,生活区还有学校、医院、职工食堂……不用出厂就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的生活需求。中学毕业后,陈雷下乡到禹城插队,一年后回到国棉三厂,1975年,他顶替母亲当了一名工人。
陈雷初进厂时,纺织工作还是半机械化,离不开手工操作。他一 开始做的是纺织行业最有名的“四大推”工作:即推棉包、推棉卷、推粗纱、推穗子。夏天的纺织车间封闭闷热,陈雷回忆,一块花包布搭在脖子上,一干八个小时,汗珠啪嗒啪嗒往下掉,腿也累得发软。虽然当时的工作很辛苦,但现在想起来还是十分难忘和温馨。
直到今天,陈雷还居住在国棉三厂的老宿舍里。在这处略显狭窄的老宿舍中,陈雷收藏了和国棉三厂有关的很多物品,有厂里的日志,有印着“国棉三厂”字样的杯子和手提包,还有那时候进厂佩戴的“厂标”等。他说,那时候人与人的感情非常简单和纯真,国棉三厂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共同劳动和生活,其乐融融。
虽然在历史的潮流变革中,国棉三厂已经政策性破产,但是老工人们对“大厂生活”,仍然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刻情结。
(新时报记者徐敏)
新闻推荐
围绕六大领域加强研发 积极推动企业拓展市场 禹城大健康产业跑出加速度
禹城讯(白聪聪范艳琳闫敏)7月18日,禹城中央创新区核心区与山东医宝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正式入驻合同,双方将携手促进医疗...
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禹城市这个家。